第413章 第十节 新敌人(2)
这股新生的势力,是一个汉人十分陌生的,新兴的商业集团。不管是李靖,还是宋人官僚,实际上都不太看得起商人,潜意识里对商人有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偏见,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大事。
但他们的眼皮子还是太浅,他们所接触的商人,主要是被强势的中原农耕文化驯服过的商业族群,大一统之后,中国的商人,就只能靠乞讨在权力的夹缝中做生意。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商人,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拿着刀子做生意的。
早期的商业文明,不管是西亚的腓尼基文明,后来的希腊文明,还是罗马时期的迦太基文明,都是海洋商业文明,他们出海贸易,能抢就抢,能卖就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军事商业联合体特征。
这样的特征持续传承,从希腊人传到了维京人,传到了威尼斯、汉萨同盟。
如今在东洲东北地区开拓的,就是跟汉萨同盟类似,活动区域也相差不多的波罗的海城市联盟。
尽管他们早期是试图从波罗的海沟通女真人和蔑儿乞人,从而跟东方进行贸易而联合形成的,但骨干其实跟汉萨同盟一样,都是一些德意志地区的商人。虽然波罗的海地区的一些城市,比如斯拉夫人的诺夫哥罗德,挪威人的卑尔根等城市都是波罗的海联盟的重要成员。但诺夫哥罗德和卑尔根这样的城市,但城市里的商人大多数都是从德意志地区迁移过去的。
联盟形成之后,虽然诺夫哥罗德和卑尔根依然重要,诺夫哥罗德、但泽等波罗的海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琥珀等高价值商品,卑尔根更是进出北海航线的主力基地,但联盟的骨干,依然是德意志地区的商业城市。
威悉河地区的汉堡和吕贝克,莱茵河流域的科隆、美因茨、法兰克福,甚至深入瑞士山区的巴塞尔,都能顺流而下通航,从古罗马时代就是水运干线。
最核心的城市是这么几个,吕贝克、科隆和法兰克福,吕贝克负责中转来自波罗的海的商品,莱茵河逆流而上的海外货物,往往能抵达科隆集散,顺流而下的货物,则大多在美因茨和法兰克福集散。
但最核心的城市,则是佛兰德地区的布鲁日,这里将波罗的海、德意志地区的商品汇聚起来,然后运往挪威的卑尔根出航前往北海航线,经过冰岛和格陵兰然后输送到美洲东北地区。
布鲁日成为核心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它除了是优良港口,地理位置又位于莱茵河和波罗的海通往英法贸易的要道上,本来就是一个商业集散地;更重要的是,佛兰德地区,是中欧地区最发达的手工业中心。这里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毛纺织业中心,来自英国和西班牙的羊毛在这里加工成精美的呢绒,然后返销到欧洲各地。
如今更是连美洲的羊毛也在输送到这里,进一步加强这里的毛纺织优势,他们也能生产出大量商品销往美洲地区。佛兰德提供呢绒,莱茵河送来金属,瑞典人供应铁砂,德意志人锻造武器。
这些商业城市,互相协作,调配资源的能力惊人,在纯粹利润的驱动下,他们的效率远高于任何政治组织。
而且他们招募的贫穷的北欧水手更不要命,驾驶粗制滥造的千石海船,他们就敢闯进大洋深处。他们的死亡率始终比宋人水手高得多,可却趋之若鹜,宋人却视大海为畏途。
短短几年时间,波罗的海联盟进行北海贸易的海船就超过了三千艘,而且每年还在快速增加。他们进步很快,船越造越大。虽然也学到了宋人的一些造船技术,但他们不追求安全性,只追求速度和效率。于是他们的船开始变得越来越细长,稳定性虽然变差了,但是速度变快了。
瑞典、挪威和斯拉地区茂密的大森林,为造船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原材料,每年都建造大量的船只,每年也损失大量的船只,少部分是因为冲突被毁,大多数倾覆于风浪。
他们船只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就像早期的宋商一样,一艘船只要能跑一个来回,就能收回本钱,根本不关心耐久。
相比这些北欧商人,英法商人集团就显得温文尔雅多了,甚至带有一种贵族情调。
原因主要是英法商人始终没能彻底跟贵族统治集团切割,法国的核心城市,巴黎等地,都位于王室领地中,他们的自治浮于表面,收到王室的制约;英国的许多城市,贵族大规模参与商业贸易,并非纯粹的市井商人。
同时英法商人集团,也更依赖国家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城市跟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惠互利。他们向统治者提供优惠贷款,统治者给予他们商业特权,让他们垄断某种物产的经营,给予他们出海特许状,准许他们进行有限度的自治。
而波罗的海商业城市,跟统治者的关系要糟糕的多,他们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依靠,必须靠自己进行开拓,甚至还受到各种势力的竞争、排挤和威胁。
唯一跟波罗的海联盟相似的,则是地中海的城邦共和国。威尼斯等共和国,也是只能依靠自己,背后没有任何强权,反而让他们更加有生计,行动力更强,效率更高。
可是三大地中海城邦国家,也无法跟波罗的海联盟抗衡,因为双方的规模不在一次层次上。城邦国家,以威尼斯这样的中心城市为纽带,建立几座,十几座海外基地,控制一条商路,规模毕竟有限。波罗的海联盟,形成初期虽然也只有数座城市,可发展很快,早在他们还没有探索出北海航道之前,就已经拥有十几个加盟城市,比历史上汉萨同盟的发展要快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