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
九月十二日,距离褒斜栈道北口四十余里的太白山,法正带着几名亲随军官,以及七百名弩手、还有七百辆手推车,终于抵达了这里。
跟鲁肃商量好战术的次日,他就出发了,路上一共走了六天。
褒斜道直线距离二百六十余里,走到太白山就算是走了七分之六了。去年法正和刘备来的时候,这点路两天多就走完了,今年却走了六天,当然是因为推车比较费力,士兵需要休息。
这七百辆手推车上,有五十车装着诸葛连弩,还有五十辆装着普通的弓弩,以及士兵们的短兵器、铁质胸甲和头盔、皮甲,一辆手推车运十几个人的武器,载重六百多汉斤,在栈道上推行倒也稳当,并不会超载。
另外还有一百车是烤干的馕饼、肉脯、精细的井盐,为后续作战提供些额外补给,丰富士兵的口粮。一百车的宽幅蜀锦,为的是到了郿县后收买当地大户,以及征粮时给百姓钱财,免得堕了刘备仁义之师的名声。为了这点粮食犯不着。刘备根本不缺粮,缺的只是把低价值密度的粮食运到北伐前线的运能。
最后四百车,则全部装的是弩箭,两百车诸葛连弩使用的无羽箭,两百车普通弓弩用的带翎羽的箭。
一看法正带来的补给构成,就知道他是要长期坚守、假装扮演一颗在敌后让敌人骨鲠在喉的钉子,吸引敌人的注意,然后死守不出,以“兵力稀少”的姿态引诱敌人忍不住来拔钉子。
刚到太白山,法正就毫不意外地遇到了一名驻扎在当地的守将的迎接,正是负责褒斜道防务的徐晃——徐晃去年是驻扎在南郑的,后来被鲁肃派遣突前防御,带了一个陷阵营到太白山这边来建立前进基地。
秦岭当中也是有小片的山谷肥沃土地可以耕种的,只是比较狭长,都养不活太多人。
褒斜道上的太白山,陈仓道上的和尚原,都是这种类型的狭长山间肥沃盆地。和尚原够两三千人种地,产出的粮食最多养活四五千人。
而太白山更小,最多只能有一千多人种地,总可耕地面积不过十几万汉亩,产出的口粮能够养活两千多个壮劳力。就这,还是多亏了梯田技术,把不太平整的坡地稍稍整治了一下,否则产量和耕地面积还得再砍三分之一。
因为能养活两千人,所以徐晃当初就带了一个陷阵营过来,总共八百人,平时大部分人就在这儿种田,分出一部分人巡逻把守谷口。
经过数年的扩军、训练、备战,刘备军的陷阵营总数目前是四千八百人,高顺那个营八百人,是最老的原装营,后续五个营是扩建的,用尽了刘备军绝大部分的铁札甲存货。如今放在大散关张任手中、和太白山徐晃这儿的,当然都是新扩编的陷阵营,不是原装。
兵力虽然少,却也不怕长安伪朝的军队突入过来,因为太白山以北的栈道入口只有三人并行的宽度,也就是半丈多宽。如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李傕郭汜派再多兵来也是白给。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儿种田这种事儿,都要交给陷阵营,因为越是狭窄的防守地形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贵精不贵多。
甚至真顶不住的时候,直接放把火把栈道重新烧断就没事了——事实上,这个栈道也就修复没多久,长安那边的人还不知道已经修复了。
徐晃与法正一见面,就亲切地套近乎:“孝直先生原来辛苦,此番定然是鲁府君另有动作了,可是要我军准备北伐了么?我这一年来,奉命在此小规模屯田,农闲时节也按府君吩咐,超量修建了不少邸阁。
不过毕竟此地田地贫瘠,出产的粮食一半多都要给陷阵营士卒自己吃,至今只存下了千余人半年的口粮,北伐时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还需继续囤积准备。”
法正问徐晃要了一个皮囊,喝了点山泉水歇歇气,笑道:“放心,子敬兄让徐校尉你修的邸阁没有修错——我这不就是来带你筹粮的么。有邸阁就好办,粮食问敌人拿就是了。眼下秋收将尽,但百姓晒谷未休,长安周边民政不修,税赋混乱,军队以劫掠维持补给,正好给我们机会。”
法正和徐晃话里提到的“邸阁”,就是一种山区道路节点上的粮仓。历史上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前三次也没重视邸阁的建设,没有确保“在前沿地带屯粮”,都是部队上去了再运粮。
这也是因为一开始诸葛亮对于军事运动战的高估,以及初出祁山时马谡失街亭导致部队大踏步败逃,所以诸葛亮有心理阴影了,怕在前沿囤积太多粮食,万一撤军逃得快被敌人缴获,反而资敌。
直到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在军事上已经稳占上风,但因为李严运粮延误而导致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权衡利弊,才痛定思痛决心全面搞邸阁建设。
不过一旦建设邸阁之后,也就不能走攻打天水郡的祁山大路了,因为那儿的道路比较难守,万一部队要退却,邸阁的存粮容易被司马懿缴获。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的路线越来越往东、走艰难的小路、栈道。因为这样的路虽然诸葛亮进攻不易,但就算没打下来,司马懿也无法追击,邸阁的存粮就始终是安全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