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75章 地图封公

第775章 地图封公

  如何确保公爵这项完全新创设的制度,不会对帝国的行政和财务产生不良影响,又能起到酬勋的效果、促成双赢的长期成长。
  这里面的很多政策设计,都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磨合,不是几次朝会就可以完全想清楚的。
  毕竟,刘备一朝的公爵,跟古代周朝的公爵已经完全不同了,只是借了古人的名字。秦汉都没有公,如何在帝制时代搞好公爵,完全是从头摸索的。
  除了诸葛亮对那天第一次朝会的解读以外,后来在198年这最后几个月里,随着李素正式受封、开始整顿封地,许多小细节又被挖掘出来,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制度。
  比如,后来君臣们都注意到,对先汉后汉国家经济崩溃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豪强庄园的崛起和土地兼并。
  那么公爵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进行民间经济建设,如何防止公爵成长成最大的豪强庄园寡头、土地兼并到崩坏的程度呢?
  毕竟不是每一代公爵都满足于“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只问自耕农收那么一点点钱粮的。如果公爵希望既收三十税一,同时还把自耕农兼并成佃户,再收四到五成的地主地租,那也是挡不住的。
  这些问题很复杂,几年都不一定想得明白。不过在初期执行中,刘备和钟繇就总结出一个尽量缓解这个问题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这些有食租税权但无治权的公爵,往边境郡封。
  道理也很简单:大汉的腹地,都是已经人口稠密,开发相对完善的熟地了,人口增长极限摆在那儿。
  公爵们既然可以靠发展人口拆县延长子孙受益的代数,他们自己肯定也乐于封到目前还相对地广人稀的边郡,将来往边疆开垦荒地增加人口,让爵位受益延长。
  对朝廷来说,公爵们肯在不插手政治治权和不干涉驻军的大前提下,在边境搞纯经济性的对外拓荒殖民,朝廷也是乐于看到的。毕竟这样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大汉文明往外殖民扩张,增加国家的田地拓荒。
  如果公爵们都是从目前的无人区或者蛮夷区兼并新土地,社会矛盾也就没那么严重。而且每一代朝廷收回一个县,就等于是公爵代际的“遗产税”。
  以后每过一代人优先从与内地接壤的县往回收,公爵们再往边境开拓新地增加人口设新县,土地兼并社会矛盾的累积速度就会减缓。
  当然,根治土地兼并是做不到的,这个大问题还得指望将来别的政策配合。
  按照这个思路,刘备眼下虽然还没有其他功臣可以封公,却已经在心里一个人暗暗想好了以后给弟兄们的封地选什么地方。
  关羽是河东本地人,按说如果封祖籍,以后就是河东郡公了。但河东与雒阳所在的河南尹接壤,而且是连接雒阳和长安两京的要害,过于靠近首都,所以肯定不能封出去。
  哪怕是关羽也不行。
  这种情况下,关羽就该从河东沿着大汉疆域往边境方向挪移。可以是上党郡也可以是太原郡,最好是太原,因为更靠近边境。
  好在关羽今年正好是选择了先升大将军,来年或者等袁氏彻底灭了之后,再给公爵。那到时候吕布的地盘肯定已经收回来了,给关羽太原郡公毫无问题。
  太原靠近北方,冬季山区也很寒冷,所以今年冬天是不会对太原动手的。不过刘备觉得,过年的时候他可以给二弟先透个风声,让关羽心里有准备。
  这样关羽明年开春后拿下吕布的太原郡的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而且拿下的过程中也会注意保护百姓、不多作杀戮破坏。毕竟陛下都把这地方许诺封给你了,你自己的准封地怎么能破坏呢,那打烂的都是关羽自己的财产啊。
  这事儿也没算彻底定下,主要是不知道北伐将来会打到什么程度。
  如果能把关外的鲜卑盛乐王庭也拿下,刘备也考虑把太原郡北部的雁门和盛乐周边地区合并,继续叫“雁门郡”或者改名“大同郡”都行。取鲜卑被驱逐后、天下大同之意。
  让关羽当大同郡公好了。
  在内心安排好给二弟的预案后,刘备继续一个人在那儿谋划。
  三弟张飞跟自己是老乡,都是涿郡人,涿郡虽然也比较靠近边境了,但毕竟北面还有地皮。而且那儿未来是帝乡,不可能封设郡公。
  那就把张飞也往北稍稍挪一挪,可以是上谷郡公,也就是后世居庸关到张家口一带,可以掌握后世河北往北方草原的扩张隘口。
  而且上谷郡广宁县(张家口)这地方未来也是长城隘口、河北与草原贸易的重要枢纽,元明清三朝北京城需要的牛羊草原物资和外输货物都是走张家口贸易的。
  另外,张飞的战功毕竟是比关羽和李素小一个台阶。
  当然,这也跟刘备当初给他的规划有关:刘备当初对关东三军阀的覆灭计划,是未来打曹操时由张飞担任中路河南淮北的主帅,而关羽主河北、李素主江东。因为一直没跟曹操全面开战,所以张飞领兵处在相持状态的时候很多。
  但即使张飞后续在对付曹操时带兵主攻了,他的功劳肯定是低于关、李的。上谷郡的县数也比较少,只有八个县。
  如果张飞不会开拓,到张飞的第七代孙子地盘就扣完了,跟李素的二十一世孙才扣完不可同日而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