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93章 真是好一个皇汉!

第93章 真是好一个皇汉!

  一直以来乾隆对老毛子都是很有心理优势的,他并非不知道老毛子实力强大,但却有着谜一般的自信,坚定的认为:“罗刹地虽富庶,国虽广大,然茶布等物,必须仰给内地。且其每年贸易,获利甚厚,不能不求我通市。中国因得就所欲以控制之。”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那种“以茶制夷”的思想在作祟吧,这种看似有点无稽之谈的施政治国理念可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来的一贯观念。
  老朱家就尤其的相信这一点,从头到尾二百多年里把“以茶制夷”的思想贯彻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就曾对就封川蜀的儿子朱椿说过,国家垄断茶叶,目的是用茶换战马。现在边关松懈,私茶出境,拿我们有用之物,换些个无用的东西,让别人尽收其利,而自己吃亏,这怎么能够体现“以制戎狄”呢?为此,他推出了茶叶的金牌信符制度,形成了“茶贵马贱”的贸易格局,把利益和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通古斯人大体上继承了朱明的施政方略,如是,政界和士林就对此达成共识。他们都认为只要控制住茶叶,控制住了大黄,控制住了这些消油解腻通便的利器之后,就能控制住人群与疆土。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的“夷”,是涉洋过海而来的其他人种,而非与中原王朝一直联系紧密的北方少数民族。
  当然了,于大清国政界和士林而言,像老毛子和英吉利这样的外夷,与其他少数民族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心理和认知的影响下,乾隆能对沙俄没优越感吗?
  别看他对眼前的蒙古王公们很安抚,在内心深处啊,他甚至还希望着老毛子能把眼前这些人欺负的更狠呢。只有这样这些草原上的王公们才会紧紧团结在大青果的旗帜下。
  尤其是那些外札萨克蒙古,乾隆都当他们说的话是放屁。事态真严重了会有驻库伦的办事大臣或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递折子的。
  现在两边一个折子也没递来,可见事态是不严重的。
  他回去京城了,顶多是下旨给库伦和乌里雅苏台,叫两边的人向沙俄发个官面文书之类的。
  “万岁爷……”
  传旨太监悄悄的走进帐中,乾隆正闭目养神呢。到底他也是六十有五的人了。
  “何事?”眼睛没有睁开,乾隆问道。
  “禀万岁爷,舒中堂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要不然他如何敢这个时候进来呢。
  作为乾隆身边的人,这些御前太监很清楚这位万岁爷根本不勤政。
  “舒赫德?”乾隆立刻睁开了眼。
  这必是齐鲁事有了进展了。
  “呈上来!”
  贴身的大太监立刻下去几步把折子接了过,恭恭敬敬的捧到乾隆跟前。
  “好,好!”舒赫德果然是有大进展。可乾隆脸上却一点笑容也没有:“皇汉,皇汉……”
  这是在钻他的心,打大青果的脸啊。
  短短的四个字被他念得抑扬顿挫,可听在御帐其他太监宫女侍卫的耳朵中,却无不从心底里泛起刻骨的寒意。
  “传旨,责令舒赫德彻查!”
  乾隆胸口仿佛压上了一块大石头,他堵心的慌。这个可恶的名号比’天地会’、‘洪门’之类的更可恶至极。
  六十好几的人了,憋了一口恶气,乾隆立刻的就有点坐卧不宁了。
  他在御帐里来回踱着步,就像一头焦虑的猛兽,浑身都泛着一股凛凛杀意。
  这些年来谁敢这样的给他添堵?谁敢这么的招惹他?
  这要是不把那群暗地里的反贼给挖出来,他要不好好的出了这口恶气,乾隆觉得自己要少活了五年去。
  就是这个时候,传旨太监又掀开帘子进帐来了。
  “禀万岁爷,舒中堂又有折子递来了!”
  出发时候还间隔半天呢,但从临清到木兰围场,几千里奔波下来,时间竟然被拉断了不少。
  乾隆浑身的不痛快为之一收,他觉得舒赫德这次一定给他带来好消息了。
  事实上上次也算是个好消息。
  至少叫他知道了那两个字不是吗?
  “呵呵,真是好一个皇汉啊。”
  中原的那几个无忧头绪的案子是他们做的,给王伦逆贼钱财也是他们做的,甚至这次逆贼掉头往东去鲁中南,都还是他们做的。
  竟然大言不惭的说有把握将大批的军需物资送进山区里去,乾隆是一百个不信的。
  这怎么可能呢?
  那么多的粮食,要多少人去运输啊?
  鲁中南的官军都是瞎子吗?
  任这些贼子的手段再高明,总归不是神仙术法,不管是他们在中原做的案子,还是在清水教面前捣的那些鬼,乾隆都坚信是皇汉根基深厚的缘故。
  中原那几个州府,大运河上,还有那清水教里,怕都不知道已在悄无声息中被皇汉渗透的千疮百孔了吧。所以那些贼子的手段才能这般的‘神乎其神’!
  “于敏中!”
  “臣在!”
  别管内廷重臣有多少随驾的,王公勋贵又有多少随驾的,这商议国事,军机处领班大臣总是无法绕过的。
  于敏中是个汉官,别看他是个汉官,但他依旧是大青果的军机处领班大臣,朝堂第一人。
  当初乾隆二年乾小四复设军机处的时候,规定,领班军机大臣必须由满人担任,这一硬标准已经由乾隆自己亲手打破了。
  没办法。傅恒、尹继善相继死了后,满清的大员虽然很多,但够资格也有能力担当起军机处领班大臣的人却是怎么也找不出一个。
  不管是丰昇额、庆桂、阿思哈,还是阿桂、舒赫德、桂林等人,那都是起起伏伏,功劳不少,可犯的错同样不少。做军机大臣可以,做军机处领班大臣却都有些不够资格。
  而福隆安、福康安呢,哪怕乾隆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将他们抬入了军机处,但履历单薄,功劳也少,凭什么服众?
  八旗官员青黄不接,乾隆无奈之下只能自食其言,把军机处领班大臣的位置许给了有二十年军机处大臣资历的刘统勋。
  后者可谓是乾隆朝创造奇迹的第一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