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370章 完美的开局

第370章 完美的开局

  临汝城四门紧闭。
  一夜的喧嚣后,天亮后的汝州府城反倒彻底陷入了寂静。
  穿着红色军装的赵家军将士布满了大街小巷。除了城墙和城楼上还能看到大青果的痕迹,以此来晃点城外,模糊视听,城内实则已经彻底变幻了颜色。
  从牢狱里放出的工人矿工们很有一批人加入了义军。
  再加上城内的乞丐和赵家布置的人手,以及绿营中被收编的人马,义军的总兵力迅速膨胀到了四千人。
  “任冲!”
  “我命你为河洛总管,分给你三千人,即可杀入洛阳。”
  对付满清这个庞然大物,一开始下刀时候就必须要快,以最快的速度闪击所有自己能够顾得到的城池,打掉他们的官府组织。
  这样一来当地士绅地主之流没有了主心骨那就好办多了。
  否则只要他们动员起来,不需要多,一个县里给你多出几百乡兵上千民勇,那就会大大加剧攻击成本和难度。
  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杀出去。
  赵亮现在手心里才四千人,就分出去三千给任冲,那除了因为洛阳有三百八旗驻军和一个营的绿营,还因为河洛的地盘很大,任冲攻击洛阳得手后,分兵袭杀各县,没有三千人他是很难顾得过来的。
  同时也因为是‘闪电战’,最讲究出击速度,所以这三千人出城的时候会配置大量的车马。
  再加上乔装打扮——大部分人要脱下红色军装,换上便服,任冲带着小部分人换上清军号褂,这会减少他们暴露的可能。
  至少迷惑了地方士绅的眼睛。
  运气好的话,他们都杀到了洛阳城下了,城内的绿营八旗还没接到警讯呢。
  “是!”
  “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有信心。保证完成任务!”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趁着任冲带兵出击的这段时间,赵亮他会好好整编一下手里的兵马的。
  汝州府并不大,各地又有信鸽联系,现在他手里已经把握住了各县大体的情况。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兵力扩充的也很顺利。
  有赵家从郧阳、大巴山那里“购”来的流民棚户打底儿,有赵家在汝州多年经营打下的基础,各县兵力简单的汇集一下,已经上万人了。
  这稍后再宣传开了,大家全都知道了,那自然还能再招揽一些工人矿工,同时加上彭功昌从郧阳引入的一些人,两万人只多不少。
  这就是圆满完成了他的预期了!
  稍后的三天里,先是河洛入手,洛阳的绿营和八旗真的是到最后时候了才觉得不对。可为时已晚了。
  面对义军的突然攻击,全无反手之力。
  而河洛的八旗兵们面对着义军打出的“投降免死,不滥杀一人”的口号,也抵抗力微弱。
  短短三天时间里,义军席卷了整个河洛大地。
  也是至此,赵家起事的消息才彻底爆开。
  义军进展神速,短短时间里除了登封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还未曾被拿下外,其余的一府八县已经全部被任冲拿下了。
  三千人的兵力不减反增长到了四千余人,加上赵亮随即派去的五千人,任冲手握着上万人马,一时间是威风八面,睥睨四方。
  因为河洛这地方是一个空白区。
  别看在中国地理上它的位置很关键,历史上更围绕着这片土地打了不知道多少大仗。
  但实际上呢?
  这里连同陕州的清军,拢共就一千多点。
  洛阳城有三百八旗兵外加三百来绿营兵,然后陕州,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有清兵一个汛。然后虢略关,也就是旧函谷关,后世的灵宝,有一个汛。
  这般空虚的兵力面对任冲的时候可不就是不堪一击吗?
  而它的四周呢?
  正北是怀庆府,然后就是河东的潞安府,根本就没大队的清军,河东的两镇绿营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太原,全远着呢。
  任冲已经决定分出一支兵马向北扫荡了。
  不需要多少人,千把人就足够将以上两府搅的一团糟了。
  东面就是郑州,然后是开封府,开封府北面有河北镇,南面有归德镇。但这两路清军是先对付河洛呢,还是先对付陈州呢?
  再说西面。
  从潼关入关中平原,一路上你就很难看到有五百人以上的清军,除了长安城外。
  因为关中提督下属的四镇绿营兵马,一镇在陕北(延绥镇),两镇在陕南(汉中和陕安),还有一镇在河西。
  短期里任冲是生存空间简直是太舒怡了。
  就看他日后能不能在这里经营妥帖,顶着各个方面的威胁了。
  然后是彭炳康率五千人镇为暂遍第三师,镇守汝州府,同时对南阳镇予以夹击。
  赵亮则率领暂遍第一师、第二师回兵陈州府。
  一百人一个大队,五个大队一个营,两个营+警备大队和团部组成一个团,三到五个团为一个暂遍师。
  赵亮直截了当的使用了他最熟悉的一套建制整编了部队。
  无所谓标新立异,而是对外头的一些看法根本不在乎了。
  他在临汝起事当天于垂香楼说出的那番话现在已经传扬出去了,那话里话外很有法制的思想,这可跟传统的读书人尿不到一个壶里。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全盘接手‘读书人’。有了赵家技校多年培育出来的学生做后盾,赵亮觉得自己至少是有些‘反抗’的底气的。
  所以他才一开始就给‘读书人’一个重击,倒不是要把他们全部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可是让他们心里有数。
  这样一来等到赵亮占据一定优势的时候,那些投靠过来的读书人自己就会‘乖觉’的。
  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就与过往做出一分割,可赵亮怎么看都觉得,如此的‘新朝’比之先杂七杂八的一锅端进来,等盘子稳定了,再开始挑挑拣拣的更省力。
  而且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还是等他打败了东线的清军,初步稳定了豫东的局面之后,一切才能慢慢说起。
  “走吧,回陈州!”
  不管郧阳、南阳、河洛的局面发展的再好,陈州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作为赵家的老巢,这一战不容有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