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轩然大波
不但杜士仪从赤毕那里得到的消息是裴光庭病势沉重,很有可能一个不好一命呜呼,萧嵩也打探到了这样的消息,达官显贵中间,甚至已经流传起裴家什么时候会传出这位侍中的讣告。然而,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是,仅仅在铨选结果送省的四日之后,裴光庭就复出了。尽管面色苍白形容憔悴,仿佛整个人都瘦削了不少,但裴光庭的声线却很平稳,显而易见是撑过了这场大病。
对于这个结果,萧嵩简直咬碎了银牙,而朝中内外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要知道自从裴光庭官居侍中主持门下省之后,每年铨选过官的程序就常常让人心惊肉跳。而且最让选人诟病的是,门下过官本应是侍中主持,可裴光庭却委之于心腹门下主事阎麟之,只要阎麟之裁定不当的,裴光庭便会用朱笔在名字上勾一下,这种图省事的办法却让选人们深觉侮辱。毕竟,死刑犯秋决御勾时,决与不决亦是天子用朱笔勾出,再加上又是裴光庭定的循资格法,选人对其可谓又爱又恨。
杜士仪此前九日知十铨事,干脆把杜广元放在崔家五天,放在王元宝家五天,也让爱煞了外孙的王元宝喜得无可不可。长安的天气与洛阳仿佛,但却更加干燥,再加上如今还在正月,因此三省六部之中,火盆就没有断过。为了弥补空气燥热以至于心生躁火,白姜吩咐了厨下变着法子每天做各种炖品,而他打着萧嵩的旗号,又令林永墨让中书省厨房亦是给上上下下的官员预备清火的茶水饮食,虽只是小事,可亦是人人欢喜满意。
而贺知章主持的这第一次礼部贡举,自然取士公允人人称道。一度泛滥到五六十人的进士科,这一科再度收紧,只取了区区二十七人,颜真卿正在其中,至于代州解送的三人再次全军覆没。虽说是陪太子读书,但三人拜见过杜士仪之后,便表明了想留下参加京兆府试的心愿,杜士仪自是一口答应作为保人。
忙过了之前那些天,这段时日除却要参加早朝,他总算稍稍清闲了几分,但因为张九龄改任工部侍郎,比从前只是好听的秘书少监要忙得多,制书诰旨他自然要多承担几分。至于家里的事务,里里外外都有人管,他这个撒手掌柜就轻松多了。
须臾又是数日,铨选注拟结果送省,在尚书左丞王丘和尚书右丞韩休手中果然是基本上少有更拟,被退回来的只有寥寥几个,紧跟着便送往了门下省过官。尽管人人都知道裴光庭不好打交道,可此次知铨选的不仅仅有吏部,还有萧嵩等朝廷有数的大佬,大多数人都不觉得裴光庭会在过官时大动干戈。倒是眼看这位侍中每日出入宫廷,虽说始终看上去面带病容,可依旧屹立不倒,原本还抱着侥幸之心盼着裴光庭倒台的人都死了心。
而数量庞大的选人虽说注拟完了,但送省之后过官未毕,吏部就不会按照三十人一组上书团奏,而皇帝没有批闻,他们就拿不到吏部所书的告身,官自然当不成。于是,哪怕长安大居不易,可他们不得不忍受高额的赁钱以及饮食,耐着性子等待最终的结果。这其中,选人聚居最多的宣平坊中,几间小酒肆几乎成了选人们扎堆的地方,老老少少不但在这里交流经验互通有无,而且也不时会传出有关注拟时的各种小道消息。
这会儿,张兴和鲜于仲通相对而坐,一面喝酒,一面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地留意四周动静。当听到有人借酒意说起裴光庭朱笔勾人的旧事时,张兴就忍不住皱眉说道:“把过官之事委任给区区一个门下录事,而且最后竟是把原本该批复可或者官不当的规矩随意更改,以朱笔勾决,裴相国就不怕有人闹到御前吗?”
“陛下不会因为这点区区小事就责备宰相的,而有门路的选人自然不怕得不到好缺,至于没门路的,甚至连该去求谁都不得其门而入,哪里还能够有机会把事情捅到御前?”
鲜于仲通在江南历练了数年,自觉在经史文学之外,也兼通了实务,可跑到京城连试三年方才得中进士,其中辛酸自是不足为外人道。此时此刻,借着微微酒意,他索性对张兴说起了科场中那些轶闻旧事,让一直没下过科场的张兴为之咂舌不已。就在两人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的时候,眼尖的鲜于仲通突然低声说道,“看,那就是中书此次注拟为户部度支主事的方渐。”
“中书注拟的人?话说你怎么会认识他?”
听到张兴的这么一个问题,鲜于仲通就笑了起来:“很简单,因为无论哪次注拟,京官都是僧多粥少。这方渐名不见经传,又不是进士明经及第,倘若他竟然是选了校书郎,那么只怕走到哪都会被人围观,幸好他只是被选了户部度支主事。即便如此,不少人都在打探他和中书究竟有何关联,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别人就是绞尽脑汁也没打听到他和中书有一分一毫的关系,否则你以为我怎么会知道他?”
“你是说,别人觉得中书注拟其为户部度支主事,是因为有私?”张兴一下子警惕了起来,“那我们今日还来这里,不是给人口实?这又不像最初咱们为中书跑腿的那么些天,自从吏部考簿舞弊之事后,中书家门口窥伺的人,显然多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