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皎娘> 皎娘 第41节

皎娘 第41节

  第121章 怎么听见叫阿娘呢
  陈家婶子忙道:“真不枉她娘常去观音庙烧香磕头, 心诚则灵,这不菩萨就显灵了。”见李顺儿嘱咐那些搬箱子的小子仔细些,莫碰坏了东西。
  陈家婶子不禁道:“这箱子里莫不是装的瓷器摆件儿, 怕磕碰?”
  李顺儿笑着摇头:“倒不是瓷器, 因大娘子要家来住些日子,大件儿的倒用不上,身边惯常使唤的却少不得, 只是走的有些急,一时间也收拾不齐全,好在离的不远,若差什么, 再让人去取来也方便。”
  陈家婶子直咂舌,心道,好家伙这足足两个大箱子, 她们这样的人家, 姑娘出门子能攒出这么两个箱笼的嫁妆, 都是了不得了, 人家这才是回来住些日子, 带了些随身使唤的东西,还没带齐全,真是那句老话儿,人比人得死, 货比货得扔啊, 瞧瞧人家,再看看自家, 着实比不得。
  李顺儿把该说的都说了, 便告了罪领着小子们抬着箱子往玉家去了, 等李顺儿走了,旁边的一个妇人有些酸言酸语的道:“当日那个姓潘的上门提亲,我就说玉秀才两口子错了主意,光凭那姓潘的一张嘴说什么信什么,也不想想这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哪里靠得住,先头是瞧着皎娘模样生的好,便什么都顾不得了,什么话都能应下,等新鲜劲儿一过,就该找事儿了,生的再好看却是个病秧子,不能生养不说,家务事儿也操持不来,一日两日的还罢,日子长了,哪个男人扛得住,到底娶的是媳妇可不是供的祖宗,看看,我这话还没撂下呢,就出事了吧。”
  陈家婶子一听她这些话,就知这娘们是羡慕嫉妒恨呢,哼了一声道:“老吴家的,你这话说的可是真在理儿,不提被人,就说你家大丫头可不就是例子吗,身子壮实能生养,三年抱了俩,在婆家没黑没白日的干,伺候男人不说,还得伺候公婆小姑子小叔子,这媳妇你家那姑爷可是娶着了,到了又怎么着了?”
  陈家婶子一番话正说到这老吴家的痛处,她家大丫头比皎娘大两岁,随了她爹生的五大黑粗,倒是能干,比皎娘早两年嫁的,嫁的是城西开醋仿的,虽铺面不大好歹是个买卖,比那靠着苦力拉脚儿过活的强多了,当日攀上这门亲,可把这妇人给嘚瑟坏了,逢人就说自家女婿家里是开大买卖的,她家丫头有造化,过了门吃香喝辣的都是好日子云云。
  哪知那家人根本就没按好心,特意瞧上她家大丫头就是因为身子壮实,能干,过了门当牲口使唤,干活最多吃的最差,三两天的赶上她男人吃醉了耍起混来,不管不顾的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怀头胎的时候差点儿踹没了,真真不是个人,就这么着,一见生了俩丫头,那边便说找了算命的,算了生辰八字,若不休妻便得绝后,上个月硬是把人赶回了娘家来,这事儿可是在潘家巷传的沸沸扬扬,都说她家丫头的命不济,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婆家了。
  这老吴家的平日里就是个喜欢挑刺拔高儿的,偏遇上这种事儿,打了心气儿,最近一个月都没见她出门,今儿才露个头,不想想自家的屁股还没擦干净呢,倒瞧上人家的笑话了,陈家婶子最看不得这种人,直接就怼了过去,到底还是厚道,没把话说到太直白难听了。
  即便如此,老吴家的脸色也是青一阵白一阵的难看到不行,憋了半天方道:“是,我那死丫头不争气,没过好日子的命,可别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就咱潘家巷这穷酸地儿,能出个多富贵的不成,这会儿才哪儿到哪儿,能瞧出个啥,出水才看两腿泥呢,往后瞧着吧,我还就不信富贵人家能娶个二婚头儿的病秧子家去当夫人。”
  撂下话不待陈家婶子再说,甩脸子走了。
  陈家婶子待要追过去,被左右的拉住了:“哎呦,你也不是不知道老吴家的自来是这德行,见不得别人比她家好,这也是玉家丫头的排场太大,她心里受不得,才说了两句酸话,实在的却不是有什么坏心。”
  陈家婶子哼了一声:“纵不是坏心也没好意,不曾想人玉家丫头有了好姻缘,往后要过好日子了,倒扎了她的心。”
  旁边的妇人却低声道:“老吴家的虽话说的不中听,可细想想也有些道理,瞧瞧这又是婆子丫头又是管家小厮的,可不是寻常人家能有的,怎么着也得是个富贵宅门,这宅门里的公子,若是娶妻便家里开明不非要门当户对的,也得差不多了吧,皎娘再好前头却嫁过人,就算身子养好能生了,这嫁过人还能再嫁到宅门里当夫人不成。”
  陈家婶子心里虽觉也有道理,却不想说皎娘的不好,硬着头皮道:“这谁说的准去,那戏文里头皇帝不还娶了寡妇吗,这有啥稀罕的。”
  众人见她嘴硬,也不与她争辩,横竖也跟自家无干,占这个嘴上便宜做什么,倒是老吴家的实有些不厚道,拿着人家的见面礼儿,还说人家的不是,其实这种事有啥可争辩的,往后瞧着呗,娶不娶的总归得有个结果。
  且不说这些炸了营的邻居们,回头说皎娘,站在家门口,好一会儿,才抬手扣门,叫了声阿爹阿娘,话已出口,眼泪便有些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声儿也有些哽咽。
  潘府虽是燕州望族却也是官宦人家,故此家学里也都依着官场的规矩,十日一休沐,今儿皎娘回家正赶上学里休沐,她爹娘都在家。
  玉秀才两口子这些日子可是担心坏了,冬郎哪儿倒不用担心,给皎娘捎信的同时便也给家里报了平安,玉秀才知道儿子已然到京,拜了老师,安顿妥当,往后便是跟着老师刻苦攻读,将来盼着榜上有名出人头地,这却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急是没用的。
  两口子如今担心的是皎娘,自打冬郎走了,女儿哪儿就没音没信儿了,以前冬郎在,隔些日子,还能寻个名目去瞧瞧他姐,如今冬郎不在,老两口子却不能登门去看女儿,不合礼数。
  不能去瞧,就剩下担心了,尤其冬郎的娘尹氏,一宿一宿的做梦,醒了就跟丈夫叨叨,说梦见了不好的事云云,怕皎娘受委屈了什么的。
  玉秀才被她说的也有些没底,可再没底也不能去,两口子正在屋里坐着发愁呢,却听外头叫阿娘,尹氏不禁道:“孩子爹,莫不是我这成日想女儿想的耳朵坏了,怎么听着叫阿娘呢?”
  第122章 受了多少委屈
  玉秀才支愣着耳朵听了听, 才道:“我也听着像是丫头的声气儿,莫不是真回来了?”尹氏一听不是自己耳朵坏了,哪还顾得上什么, 蹭的就从炕上跳了下去, 忙就往外跑,连鞋都没顾不上穿。
  玉秀才急忙喊她:“鞋,鞋, 鞋还没穿呢。”
  尹氏倒是听见了,回过头拿了鞋却等不得穿,提着就出去了。
  到了外头把院门一开,瞧见眼前站着真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闺女, 一时间竟有些不信,直愣愣盯着皎娘,嘴里叨叨着:“莫不是梦吧, 莫不是梦吧……”
  皎娘也几疑是梦, 虽才嫁出去一年, 可这一年里却没回来过, 平常日子嫁出去的姑娘不好回娘家, 赶上年节儿的能回来了,自己却又闹了病,屋子都出不得,哪里能回娘家, 只冬郎隔些日子便去自己哪儿一趟, 说些家里的事,皎娘知道爹娘身子康健, 才放了心。
  说是放了心, 到底不能见面仍是惦记, 毕竟是亲爹娘,又自幼疼宠呵护,这不见的时候虽想念却还忍得住,如今这一见着了面,那积在心中的思念委屈一股脑涌了上来,哪里还撑得住,一下子便扑到了亲娘怀里,眼泪滴滴答答的往外淌,停都停不住。
  本就想闺女想的不行,这好容易见了面,闺女一哭,尹氏心都碎了,也跟着啪嗒啪嗒流眼泪,娘俩就在门口抱着哭上了。
  瞧着这场景,后面的韩妈妈心里都跟着发酸,眼角也有些潮润,到底不能跟着哭,便用帕子沾了沾眼角,柔声劝道:“大娘子一直惦记着二老,这好容易见了面,该是高兴的事,怎么倒哭上了,大娘子这一哭,倒惹的老太太更担心难过了不是。”
  韩妈妈几句话倒是提醒了皎娘,可不嘛,自己这一哭,阿娘不定以为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呢,岂不更是忧心,真真的不孝了。
  想到此,忙抹了抹眼泪从尹氏怀中出来道:“韩妈妈说的是,见了阿娘本是高兴事,怎倒哭上了,怪不吉利的,阿娘也莫哭了。”说着掏了帕子出来给尹氏擦眼泪。
  尹氏却仍直勾勾盯着皎娘,半晌方抬手摸了摸皎娘的脸:“这眉,这眼,真是我家大丫头回来了,娘没做梦吧……”
  尹氏几句话勾的皎娘眼睛又莹起水雾,努力憋了憋才憋了回去,抓着她娘的手道:“阿娘,不是梦,真是皎娘回来了,皎娘来看阿娘阿爹了,不信您再摸摸。”
  尹氏果真又在皎娘脸上摸了摸,终是确认了不是梦,大松了一口气嘴里叨叨着:“不是梦,真不是梦。”
  后面跟出来的玉秀才虽也想闺女,到底是一家之主,自然不能跟着娘俩一块儿哭,咳嗽了一声道:“这都瞧见人了,哪还是梦,赶紧把鞋穿上要紧,没得在家门口让人瞧笑话。”
  尹氏这才想起跑出来的匆忙,鞋还提在手里呢,也有些不好意思:“瞧我,这一听见丫头回来,高兴的连鞋都忘穿了。”说着便要弯腰穿鞋。
  却被皎娘伸手接了过去,把鞋帮子整理好,蹲下身子,抬起尹氏的脚,用帕子掸了掸上面的土,把鞋子套了上去,皎娘的动作很慢,很仔细,像是做什么精细的绣活儿一般。
  尹氏是天足大脚,玉秀才是读书人,家里的大小活计都是尹氏操持,当日说亲的时候,便是顾虑这些才没嫌脚大,脚大的媳妇虽不好看却能干,毕竟两口子成婚不是光养儿育女,还得过日子,玉秀才是聪明人,深谙自己的短处,娶了尹氏,两口子分工互补,日子过得倒也顺遂。
  只是当初生了皎娘,知道是个丫头的时候,玉秀才着实担了些心,虽他不嫌妻子脚大,却不代表别人不嫌,怕闺女随了她娘也是一双大脚,将来不好说婆家。
  可生出来的丫头跟个小猫似的,听见产婆子说身子太弱不知能不能养活,玉秀才便把脚大脚小的事丢到一边儿去了,命能不能保得住都两说,哪还顾得上旁的。
  后来虽说闹了几次玄儿,到底命是保住了,及到大些眉眼儿手脚长开来,竟是个格外好看的小丫头,皮肤雪白,眉眼如画,手脚也生的精致,谁见了都说就凭这手脚,将来一准儿是个巧丫头。
  这话许是人家客气,不过长大了,的确是个心灵手巧的丫头,识字念书一教就会,绣花针线也极出挑,只是身子太弱,隔三差五的便病一场,药都快当成饭了。
  如今瞧着女儿这精细好看的小手给妻子穿鞋,大脚小手,对比起来,真是让人既欣慰又心酸。
  韩妈妈在后面瞧着心里也是一片温软,怪不得皎娘这样的性子会忍着委屈跟了六爷,是怕爹娘被牵连吧,还有她那个兄弟,这一家人虽日子并不富贵,这份亲情却不是那些豪门大户里能有的。
  豪门大户外头瞧着风光,真说道亲情上,便是梁府已算极和睦的,也不能跟百姓人家相比,富贵了地位显赫尊荣,亲情也难免疏淡了些。
  皎娘把鞋穿好,尹氏拉她站了起来,又底细端详了端详道:“瞧着气色倒比在家时好的多了,这一年也不见你家来,还当又闹病了,娘担心的什么似的。”
  玉秀才咳嗽了一声,心道,净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女儿都回来了,有多少梯己话,待回屋慢慢说去呗,非再门口絮叨什么,也不看看这后面还有好些人呢。
  玉秀才心里着实疑惑,女儿回来高兴是高兴,可怎么跟了这么些人,且不说外头那些抬着箱子的小子,就说一直跟在女儿身后的这婆子,便不寻常了。
  以往皎娘虽回不来,却时常遣李妈妈送个东西,递个话什么的,故此玉秀才夫妻知道李妈妈是姑爷从牙行里雇的杂工,如今女儿后面这位妈妈,可不是那李妈妈能比的,不说衣裳打扮就是通身的气派也不像个打杂的婆子,一言一行都极规矩稳妥。
  更别提后面还跟着丫头小厮乌泱泱的一大帮子人,就算潘复一下子发了横财,也从牙行里雇不来这样的下人吧。
  见妻子不说话,玉秀才只得开口道:“皎娘,你身后的这位妈妈是?”
  第123章 有爹娘在呢
  玉秀才一问, 皎娘神色一滞,自知道梁惊鸿要送自己家来那日便想着怎么跟爹娘解释,却怎么想都觉不妥, 虽未想出对策, 却实在惦记爹娘,这才硬着头皮家来,心里亦是存了侥幸, 盼着能糊弄过去,可皎娘却知道绝无可能,谁家爹娘见出嫁的女儿被人送回来能不问清楚的,心也太大了。
  皎娘为难不过一瞬, 韩妈妈已把话接了过去:“老奴韩氏给老爷夫人见礼,大娘子身子弱,禁不得风, 不若先进屋去再说吧。”
  玉家的院门守着巷子, 正是风口, 虽如今天气和暖, 却也有从巷口钻进来的贼风, 康健的人自是无妨,可皎娘的身子,玉秀才夫妻最清楚,真是禁不住半点儿冷热寒凉的, 尤其尹氏想起刚闺女还哭了一顿, 若再着了风可了不得,忙道:“瞧瞧娘这一高兴都忘了你这身子了, 赶紧先进屋, 你那屋子娘可是原封未动呢, 快进去瞧瞧。”说着拉了皎娘的手往屋里去了,玉秀才虽心中奇怪,却担心女儿,也跟了进去,横竖这些人既跟来必有缘故。
  进了屋,玉秀才便道:“怎就你一个人家来了?孝仁呢?莫非衙门里事忙,不得空,外头那些又是什么人?还有那些箱笼?再有……”玉秀才满腹的疑问,进了屋可就压不住了,一股脑问了出来。
  却不等他问完,尹氏便拦住话头道:“女儿刚回来,连口水都没喝呢,你就问东问西的,急个什么。”说着冲丈夫使了个眼色。
  夫妻多年,这点儿默契还是有的,玉秀才便停住了话头道:“行,行,我这就去烧水。”说着转身去了。
  尹氏跟皎娘道:“有爹娘在呢,什么都不怕,刚在风口里站了半天又哭了一顿,你这身子怕是受不住,且在屋里歇会儿,缓缓精神儿,我去瞧瞧你爹,别回头烧个水把房子点了。”
  皎娘听着阿娘这般说,不禁道:“阿爹是读书人。”
  尹氏:“是,是,你爹是读书做学问的,你娘我是干活儿的,有时我就纳闷,没娶我过门那会儿你阿爹是怎么过活的,竟没把自己饿死,真真是稀罕事。”
  以往在家之时,阿娘也常这般数落阿爹,只是皎娘跟冬郎都知道,阿娘虽嘴上数落,心里却对阿爹极好,不然也不会过门这么多年,儿女都这么大了,阿爹依旧不会做家务,烧个水这样简单的事,阿娘都不舍让阿爹做。
  阿娘一直如此,看似言语爽利却是个最细心的妻子,也是个最好的阿娘,皎娘自是知道阿娘的心思,怕是早看出了自己的难处,才把阿爹支开,免得阿爹一直问,这会儿出去大约也是告诉阿爹莫再追问。
  这样贴心的阿娘,皎娘不由心中一松,放松下来,才有心思瞧自己的屋子,玉家的小院不大,却还算规整,不过皎娘小时,未盖旁边这间,只正面三间屋子,院子比现在还更大些。
  那时爹娘住正房东屋,中间堂屋待客,她跟冬郎都在西屋,后来大了些,爹娘手里也攒下些银钱,寻了泥瓦匠人在西面又盖了一间,便是如今这间自己住的屋子,虽不大却也辟出里外两间来,里屋小是自己寝室,只设了床帐,外间屋大一些,一侧摆了桌椅书案,后面靠墙的书柜。
  皎娘走了过去,摸了摸空着的桌案,先头这里是摆着一方石砚的,石砚并不算好,是冬郎六岁启蒙学字时,自己绣了个扇面子拿到铺子里换了钱买给他的,后来冬郎大些,阿爹给他买了更好的却也未用,始终用这方石砚,如今却不见了,必是带去京里。
  想到此,不禁摇头,怪不得阿娘常说冬郎是个牛心,认准了一样便死不回头,当真未说错,那方石砚,小孩子启蒙学字时用用也还说的过去,如今到京里进学,那学里大都是富家子弟,冬郎用这样的砚只怕要被人笑话了。
  想着不免叹了口气,书柜上的书倒是少了一些,大约这一路行船上要看的,旁边窗下摆了小桌圆凳,是自己做针线的地方,小桌下有个竹制的笸箩,里面放着针线,绣绷子等物。
  皎娘拿起瞧着倒有些愣,怪不得去年出嫁的时候,怎么也找不见这个,原是冬郎藏了起来。
  皎娘坐在凳子上,拿了笸箩里的绣绷子瞧,是绣了一半的鞋面子,本想带到潘家去接着绣完,却怎么也未找着,想到冬郎的小心思,不免好气又好笑。寻了上面的针,就着窗外的亮,一针一线的绣了起来。
  不提皎娘在自己屋做起了针线,且说玉秀才从屋里出去,却并未真的往灶房去,只在屋外等着,果见妻子随后出来,刚要问,便被尹氏一把拖到了正屋里,不禁道:“你拦着我做什么?”
  尹氏白了丈夫一眼:“亏你还是亲爹,怎么就不知道心疼闺女呢,你瞧瞧闺女那为难的样儿,还问啥啊,不定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呢,不然能一见面就哭的那么伤心,你再问,闺女不更难过了。”
  玉秀才:“那照你这么说就不问了,外头那些又是婆子丫头又是小厮的,瞧着可不像寻常人家使唤的,这怎么忽然都跟着皎娘家来了,咱不问就这么糊涂着?”
  尹氏:“谁说不问了,我是说别问女儿,免得她伤心。”
  玉秀才:“那问谁?”
  尹氏:“问那位韩妈妈,那妈妈瞧着就是个稳妥靠得住的,问她不是一样。”
  玉秀才:“那你去问。”
  尹氏没好气的道:“自然是我问,难道还指望你不成。”撂下话便出了屋,韩妈妈正在院子里站着,尹氏忽觉或许这位韩妈妈正等着自己问呢。
  尹氏客气的把韩妈妈让进屋里方道:“瞧着妈妈是个爽利人,我也就不客气了,有些事还得问问清楚,这倒是怎么一回事?”
  韩妈妈虽不比李顺儿舌灿莲花的能说,却也极有条理,怎么来怎么去,说的清楚明白。
  大约韩妈妈这人瞧着就让人信服,即便这事儿听起来有些奇,两口子也并未怀疑,只是一听潘复竟然以无子为由写下和离书,玉秀才勃然大怒,却到底是读书人,便气到极处也不会真的口出恶言,只是连着骂了几句无耻之徒,无耻之徒罢了。
  尹氏却抓住了重点:“妈妈是说你们都是那位梁六爷的人?”
  第124章 到是什么心思
  韩妈妈本也未想隐瞒, 便道了声:“是。”
  她这般利落的应下,尹氏反倒不好再往下问了,若会错了意岂非要闹大笑话, 要知道这种事可干系自己女儿的名声, 也莫怪尹氏有此顾虑,别说这位韩妈妈跟那叫李顺儿的管事,便是那些小子丫头, 瞧着也不像寻常人家能使唤的下人。
  不过,自家这小院以往瞧着真不算小,尤其皎娘出了门子,开春冬郎又去京里进学之后, 家里就剩下他们老两口,出来进去的还觉有些空旷呢,今儿一下子来了这么些人, 竟有些挤了。
  尹氏略斟酌了下方道:“你们家六爷当真是个热心人, 还劳烦妈妈跟这几位辛苦走这一趟, 也不知怎么谢您几位才好。”
  李顺儿忙道:“您老这话可要折煞奴才了, 这都是奴才们的本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