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唐朝好地主> 第343章 回长安

第343章 回长安

  第三更到!
  五千多来自灞上的府兵家眷到来,让洮州城立时热闹无比。
  不过大家放下行装,马上就迫不急待的问起分田的事情,说一千到一万,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更多的还是看中了这里能分到很多田,要不,没有人愿意从繁华的关中跑到陇右边关。
  张超对此倒也早有准备,在家安置了下十三娘他们,便来到州衙前。看着那些聚集过来的百姓,他微笑着对吏员道,“张榜,开始划片,然后抽签!”
  洮州的地都已经初步丈量过了,一块块的都登记在了官府册上。现在要做的也简单,先把这些家眷安置到他们的儿子兄弟等府兵所在的乡屯,然后登记户口人数。
  “大家别急,先来办理户贴。办好了户贴,登记好了人数,然后就可以参加抽签分地了。”
  张超叫来了吏员,还有许多府兵帮忙,直接在州衙前来了一个现场办公。
  他们的府兵家人分在哪个乡,那么他们就也在哪个乡落户,再细分安置到下面的屯堡。
  嘈杂,但却也很有序。
  办好临时户帖,每个移民马上拿到一张临时的身份牌。
  张超和马周、许敬宗等一群官员站在一边,看着这热闹景象非常高兴,人多力量大啊。尤其是边关之地,不缺田不缺地,缺的就只有人。有了人,很快就能兴旺起来。
  一万府兵,他们的家眷过来就是上万户,加起来那就是至少五万口人。五万人口啊,那就是上州了。
  上州刺史可是从三品高官,比下州的正四品下高了两级。
  原本四州没有合并的时候,张超还得担心移民太多,到时没有太多好地可分,现在四个州加起来,几百万亩地真没压力。光是河谷好地,四州的就有上百万亩了,别说还有那么多坡地可以开垦呢。
  再有一点原来这里汉人少,番人多,番汉混血的人也多,民风骠悍,对朝廷没多少忠心可言。但现在大批自关中来的移民,可就不一样了。这些可是自关中来的,哪怕很多人祖上是从陇右迁去的羌民,但几百年来,早就跟汉人无二了,张超给他们办理的户贴上也全都注明是汉民。
  第一批移民五千多口,但其实也就千把户。
  很快把人分到了下面六个乡,每乡也才百来户。分到乡以后,再给大家分到屯堡。
  柯老爹兴匆匆的到了自己分的屯堡,柯十三是张超的卫兵,因此跟着儿子就分在临潭县边上,算是城郊。
  新村子就在潭水河边,宽阔的河流,水清澈无比。
  河两岸相当平坦,远处有山。
  地多是荒的,有些熟地,听说现在是州县的公廨田和官员们的职田,十三的职田也在那里。
  “这地方好,这地多肥沃啊,好地啊。要是今冬修一下水渠,河里的水直接就能引到田里来,这地就成水浇地了。”
  虽然新村子还是一片荒芜,官府只是在这里规划了位置,可分在这的府兵们多数还是在军府里居住。
  不过柯老爹不觉得失望,反而十分兴奋。
  有地就好了,房子可以建,先盖个茅草屋都没关系,反正现在还是夏天,不冷,回头在那边山坡下挖窑洞,慢慢挖,不急。他和三个儿子都是窑匠,以后打上三孔大窑洞,带上一个大院子。
  县乡里的吏员,带着移民们在地里看过一圈,上面都写了字,某地某块,编号多少,亩数多少等。地都比较大,最小也是一两亩一块,有利于耕种。
  “好了,大家地也看过了,现在我们开始抽签分地,因为你们是来的早的,因此先抽签,这是占了便宜的。分地的规矩,是张使君订下的。每丁百亩,一半谷地一半坡地,坡地谷地中,各一半为永业田,其余为口分田。分到了地,大家就要抓紧时间垦荒出来,头三年是免税赋的,三年后课税,若是三年后地还荒着,可是要罚钱的。”
  柯老爹倒不担心这个,就算家里八百多亩地,可一开始先粗耕,把家里地分成三批,轮流耕作,养养肥力。而且官府也说了,坡地可以放牧养殖,养牛养羊、植物种林也行的。
  直接就在田里抽签分地。
  每一大片地,都划分为上百份,这样保证不同地段的地,都有一份,不会哪家全好地哪家地都差。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户人家得抽好多次签,几百亩地,可能得分成十几二十块。大的一块三十四亩,小的一块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亩。
  不过柯老爹每抽一个签,还是都笑呵呵的,嘴都合不上了。
  拿着签子,对照着界牌,柯老爹那个高兴啊。最小一块地都是二十亩的,这难以想象。以前在灞上,一个成丁都分不到二十亩,还得是七零八落的,一块地都不到一亩。
  “这块地好,种粟,有水浇,肯定收成好。”
  其它的移民们也都喜笑开颜。
  最后,做了些调整,先来的这些移民,建成屯堡,后来的到时再一起。并且划分村子的标准,是以原来所在地百姓尽量聚居一起。
  柯老爹等许多白鹿乡的村民们都划在了一起,来自白鹿乡的移民组成了一个屯,拥有一百户人家,刚好是两保二十甲。
  柯老爹还被乡里指派为白鹿屯的屯长。
  “现在上面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主持选出甲长、保长,然后组织带领村民们,把屯堡的墙修起来,然后盖房子。大家合力一起,先建好村子,然后再开始垦荒屯田。这段时间,州县会供应大家粮食,凭户口人数限量供应。”
  这个供应粮其实也是要自己花钱买的,但起码不用操心粮食了。如果自己去市场上买的到粮食,那自然也没有限制。
  柯老爹对于官府的安排挺理解的,村里人合起伙来建屯堡,修水利,总是比各干各的要快的多。
  “还有一件事情,村里得组织青壮,建立护村队,每天得轮流守卫巡逻,夜里也要护村守夜。官府会给大家发一些枪头,你们自己制作长枪,再做些盾牌,注意一些。若有烽火,或者是警讯,要立即关起堡门固守待援。”
  一句话,让柯老爹他们再次明白,这里是边地。
  州城。
  张超带着崔莺莺她们逛了逛。
  “洮州城挺大的,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那是,周长八里呢,这可不是小城。不过以前这里比较简单,主要是人口不足,现在有了这么多移民,再重点发展下边贸,这里马上就能繁华起来的。”
  崔莺莺笑着点头,这次她把家底都带来了,除了大半是收地后移民们寄存在钱庄的钱,还有许多是张家的家底。
  她已经做好扎根洮州的打算了,她听舅父说了个中内情,知道可能三郎这次短期内回不到长安了。不过也无所谓,三郎在哪,她便在哪。
  三郎到洮州当官,她就跟着来洮州开钱庄开当铺,买田置业。反正长安那边,也并没有人阻止她过来。
  “你可以再开一家商行,给番汉商人作中介,同时也可以组织商队往中原和胡地两边组织货源。青海璁、吐谷浑龙种马,吐蕃矮脚马、骡,还有青盐、药材、羊、毛牛、羊等等,都是很不错的货物,但却很便宜,中原的茶叶、丝绸、布匹、瓷器、木碗陶锅等等,则非常受番人欢迎。”
  “我都听三郎的。”崔莺莺笑道。
  老爹这次来,也是直接调职洮州,他是主动请调的。
  张超让老爹做了参军事,不是什么具体的职务,省的他辛苦。老爹也没说什么,反正到他这年纪了,对官职之类的不太在意,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程处默四个,则被张超委任了车骑将军之职,各统一个车骑府八百人。
  现在整个洮州都督府,下辖十一个军府,六骠骑五车骑,总兵额达到了一万。
  “三郎,侯都督和张都督来了。”张管家进来禀报。
  张超来到花厅,侯君集和张亮两个李世民的打手正在那里大吃五香牛肉干呢。
  “三郎,还是你家这牛肉干好吃,那些番人弄的肉干就难吃,腥。”
  番人的肉干,主要是风干肉,没有调料,肉干是原味的,当然不如这种五香味道的好吃了。
  “两位老哥这是要回长安了?”张超笑道。
  这二人本来是李世民留下的岷州和芳州都督,但是现在四州合一,这两人也不可能留下来做个骠骑将军,上次陇西一战他们也是立不了不少的功,这才从车骑升到了都督,现在四州合一了,李世民也干脆把他们召回去。
  自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一票秦府大将外任后,现在李世民身边也缺人,侯君集张亮本就是他的心腹,自然更愿意他们回到身边。
  “说实在的,还有些舍不得回去呢,在地方上,更潇洒自在啊。真羡慕三郎,一战封侯,如今是刺史兼都督,还特赐旌节,又加了经略使之衔,真正的封疆大吏啊。”侯君集说。
  张亮则道,“我倒是挺羡慕三郎胆大,开的江心市听说日进斗金呢,我们在那边就差吃草了,三郎这边却上到将军下到小卒,都腰包满满。”
  张超只是笑笑,“撑死胆大饿死胆小,朝廷粮草迟迟不至,我们这也是饿的没有办法啊。两位兄台回京,正好给我帮个忙,有批牛羊和皮毛、药草等要运回长安,你们帮我押运回京,到时我给两位兄台各一成的收益,如何?”
  “这一成收益有多少?”张亮笑呵呵道。
  “一成净收益五百贯总是有的。”
  张超话一落,侯君集马上道,“反正也是顺便,我们肯定帮忙。”
  “那就多谢了。另外我这里收到几匹上好的青海骢,就送两位兄长一人一匹!”
  张超十分大方的道,送货不一定需要他们,不过是找个理由,给他们分润点好处罢了,毕竟这二人上次一战后,也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大将了,结交一下,并没坏处。
  加更了一章,月票2900,又满百,依然还欠十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