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言情>启明1158> 第1199章 川蜀的经济危机

第1199章 川蜀的经济危机

  统一了共识之后,中都朝廷定下了一个基调。
  即对江南国的请求予以否认,并且要求江南国配合明国实行对蜀锦的销售禁令,全面停止对蜀锦的采购,直到蜀宋政权倒台、川蜀之地重新恢复正常为止。
  说实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沉该和临安朝廷一度认为这不太可能。
  因为蜀锦这种东西别说外国人,自己人但凡有点身份,也没有不喜欢。
  这东西有钱人还不一定能买到。
  因为没有一定的身份,你都不好意思穿上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穿上蜀锦制作的衣服、使用蜀锦装点门面,不仅意味着家里有钱,更意味着权势和地位,这是在社交场合彰显身份满足虚荣心的最佳手段。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多年积累出强大口碑力量的蜀锦不仅有外销的强大力量,也有内销的强大力量,属于内外通吃的绝对硬通货物,用它当财物当钱用都有很多人愿意使用。
  忽然说要暂时断掉蜀锦贸易,这……这简直太好了!
  沉该一早就想这样操作了,但是就担心明国不愿意,结果明国居然愿意!
  其实这一波赵不息在成都登基,损失最大的就是明面上操控蜀锦生产的临安朝廷还有暗中操控部分蜀锦织造庄子的临安朝中高官。
  临安朝廷在成都有成都锦院这个国营工场专门织造最高端的蜀锦,大部分是皇家享用,少部分流出宫廷,那价值完全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朝廷部分高官也掌控了一部分蜀锦的织造,部分他们自己享受,部分直接售卖出去,内销或者出口,都有大把大把的人追着要。
  那真是含泪血赚。
  随着赵不息的登基,所有川蜀之地的蜀锦织造庄子院子全都被赵不息宣布收归成都朝廷所有,成为成都朝廷直接掌控的第一笔正式财政来源,将为成都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大量钱财。
  临安朝廷和临安高官显贵们损失惨重,无不骂娘骂的面红耳赤,就差没有提刀杀向成都把赵不息挂上吊杆鞭尸一百万次了。
  沉该和朝廷中人商量的时候就提到过要限制蜀锦贸易,打击成都朝廷的经济来源,但是他们担心江南国这边封锁了,明国那边不乐意。
  结果明国居然也愿意封锁——难道他们对蜀锦也没什么需要吗?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对蜀锦的市场封锁就将获得通过,江南江北协力,把蜀锦封死。
  就算不能完全封死,就算还有走私的家伙存在,但是只要官方渠道给它封死,绝对能重创蜀锦产业,重创成都朝廷的经济命脉。
  不仅如此,苏咏霖还要求临安朝廷配合他,从现在开始对蜀中进行物资禁运,对成都朝廷进行最强的经济封锁。
  具体行动方式就是从粮食到铁器到布匹到其他一切蜀地需要从外面购买的物资全面禁运,且封锁蜀地内外交通,陆路水路一同封锁,任何可以进出蜀地通道全部封锁。
  北面和东面大明就能进行封锁,绝不让川蜀之地的一个人通过。
  而稍微南边一点的位置就要靠江南国了。
  如此一来,成都朝廷会自己把自己给困死,内乱会比外敌更加可怕,蜀中民众会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这个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朝廷。
  如果当年诸葛亮没能让蜀中百姓吃饱肚子,蜀中百姓也绝对不会愿意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养一个土朝廷、土皇帝,甚至还要出人命去配合他们的北伐政策,他们会起义。
  同理,如果成都朝廷不能让川蜀民众吃饱肚子,会有人揭竿而起和成都朝廷激情对线的。
  正式的禁令就从洪武六年四月开始。
  说老实话,明国和江南国可能会通过军队的物理手段实行物资禁运、蜀锦封锁以应对成都朝廷的建立这种事情,成都朝廷不是没人提过,但是没有得到重视。
  因为首先长期形成的惯性让大家普遍认为蜀锦是全天下最硬实的硬通货,没人不喜欢,只有人得不到。
  当有人提出明国可能针对蜀锦做点什么的时候,就有人拿出了当年诸葛亮的例子,认为蜀锦质量过硬,没事,就算他们的朝廷想要封锁,架不住有钱人想要。
  三国之间打出狗脑子,可是统治阶级不还是照样买蜀锦?
  只要贵族统治阶级想要,再怎么封锁都没用。
  他们没料到的是,明国没正儿八经的有钱人,而真正有钱的,也是真的不需要蜀锦。
  所以明国直接用军队把北面和东面的蜀道给封了,断绝蜀锦贸易,放弃全部订单。
  江南国控制区也一起配合明国,放弃全部订单,禁止一匹蜀锦流出川蜀。
  明军的军事进攻没来,经济进攻却已经悄然而至。
  靠着蜀中的农业,一时间蜀中绝对不至于没饭吃,绝对不至于饿殍遍野。
  但是蜀中上了规模的商业却会因此陷入巨大的危机却也是真的,上了规模的工商业人口会面临大规模失业也是真的。
  洪武六年五月,赵不息登基之后两个月,成都十八家私人经营的织锦院宣布停工。
  不做了,再做下去没有意义了。
  继续做,就要给机户们开工资,但是卖不出去产品,就等于是在做慈善,私人商家没那么好的情操,直接关门歇业止损。
  再过几天,成都朝廷掌控在手的成都锦院也宣布停产。
  也不能继续做下去了,再做下去本钱都要赔光了。
  接下去陆陆续续的公家或者私人经营的织锦院宣布停产,不再生产丝绸。
  生产方还好,他们不会没饭吃,损失一笔,日子暂时还能过下去。
  但是靠着制造丝绸赚钱过日子养家煳口的机户们就惨了,不开工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没饭吃。
  成都的物价水平没有临安那么高,但也不低,机户们也就稍微比月光族好上一点儿,手中也没有太多的存款,眼瞅着坐吃山空不是个事儿,他们也被逼无奈着出去找事情做。
  然而不仅仅是机户们面临危机,整个川蜀之地的工商业从业人员都面临等级不同的危机。
  最早受到这一波经济封锁衝击的就是机户们,紧随其后就是做那些将川蜀之地的土特产送到川蜀之外做生意的商人们受到了冲击。
  有的运气好,没有被封锁的明军抓起来,货物是没了,人还在。
  有的则是连人带货物一起给带走了,人货两失,这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这些商人一般都是有点实力的商人。
  背靠大树做生意,下面也雇佣了不少店面活计、商队伙计、护卫、账房先生等等之类的职业从业人员。
  现在生意做不下去了,这些人还等着开工资过日子,那多一天都算是赔的。
  所以这些职业从业人员紧随着机户们之后就被开除、清退。
  有点良心的主家还给点钱给他们当路费回家,没良心的直接扫地出门,啥都不给,让他们直接滚蛋,也不管他们身上有没有钱。
  一时间,成都街头出现了数量较大的失业人群。
  他们唉声叹气心情惶恐,不知道明天在什么地方。(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