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遗书引发的风波
秋袤就像一个多言多语的老头子,他絮絮叨叨地把家里的财产交待了一遍,再把什么人可信,什么人不可信,和帝后打交道需要注意什么都告诉了姚静宁。
他安排了她和孩子们的退路,告诉她,他若不幸,她可以改嫁,嫁给自己喜欢的、并且对她好的人,任何人都不可以干涉她的决定,包括皇后和她的父母。
末尾大大方方交待她,每个月不要忘记给铃铛胡同的两个吕家孩子拨付生活费和私塾费,若是有空,心情好,可以去看看他们,关心一下,将来也是孩子们的善缘。
遗书并不是当面交给姚静宁的,而是在秋袤走了三天之后,才由管家交到姚静宁手里。
姚静宁看完遗书,瞬间泪崩。
她不知道是该觉得这个男人太过周到体贴,把所有一切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呢,还是该觉得他太过无情。
明知前途危难,却仍要前行。
临行前没有生离死别的愁绪——或许他有,但掩饰得太好,一点没透露出来,让她毫无察觉,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出差。
她甚至没能和他认认真真道别,还因为早上要照顾孩子,要料理太多家务,而没有送他到城门外,只送他到家门口。
临行前夜,她也因为太过忙碌劳累,困到没等到他回来就睡着了,所以不曾与他亲热温存。
这样冷静地给她写遗书,安排后事,说明很早以前他就有数了,却还是没有透露过半点。
说到底,是太过无情吧?
他的心中更在意秋氏家族的复兴,更在意皇后娘娘与郦国的兴衰,更在意那些所有给过他帮助的人,欠下的情。
他大大方方交待她在他死后改嫁,让她照顾吕娉婷的弟弟,对她是绝对信任,也很肯定。
可是,她要的不是这个。
他没有生离死别的旖旎缠绵和不舍,也没有爱到深处只想占有的霸道自私不讲理。
哪个深爱妻子的男人,会这样理所当然地安排妻子改嫁,而没有半点纠结不舍呢?
他只是在完成完美好丈夫的任务,也把她定义为完美绝佳的好妻子。
她要的不是这个!
这样的辛劳,这样的委屈,这样的隐忍,她要的是他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这些狗屁东西!
姚静宁愤怒地把秋袤留下来的遗书撕得粉碎,怒气冲冲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承恩侯府里的人被吓呆了,他们不知道女主人到底怎么了,他们苦苦哀求她,想问个明白,他们追着她的马车,一直追到青阳伯府。
姚静宁铁了心,告诉无辜的管家:“写信给秋袤,他若是三个月后不回来,我就去帝后面前长跪不起,把钟一的名字改回来!”
若是三个月后秋袤不回来,那自然是死了。
她去哀求帝后,秋家尚未有男丁可以继承家业,帝后再怎么为难也会答应她的恳求。
她知道这其实没什么用,对秋袤并没有什么坏处,可她没有其他办法,只想不顾一切地反对他。
但凡是他想要的,想做的,她都要反对,就是不让他称心如意!
管家聪明得很,立刻懂得了女主人的意思,也没多作纠缠,听话地回了家,然后使人把她和孩子用的东西大包小裹地送过来,还让她放心,他会把府邸打理得清清爽爽。
“夫人安心地玩,想在娘家玩多久就玩多久,您嫁过来这些年着实辛苦了,侯爷私底下经常说对不起您来着。”
管家笑得十分谄媚,悄悄往青阳伯府的当家世子夫人那儿送了一大批银钱财物,表示秋家的女主人和少爷小姐还是要自己养,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
世子夫人不要,他就化整为零,今儿送米,明儿送野味,后天再送丝绸绫罗,总之就是要负责到底的意思。
世子夫人很为难,跑去找到姚静宁,委婉地说了这事儿。
姚静宁也不扭捏:“收下吧。”
她虽然不耐烦住在秋袤那个混账东西的家里,但两个孩子还是正儿八经的秋家人,吃用秋家的东西天经地义。
她才不会发傻和孩子过不去,让孩子住在别人家里吃受气食。
至于吕娉婷的两个兄弟,她明确告诉管家:“你们自己看着办,我是不会管的,但若是让人知道你们刻薄了他们,你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吕氏虽然倒了,但吕嫔还在宫中,并且深得娘娘倚重。”
其实就是嘴硬心软,让他们把那两个孩子照顾好嘛。
管家真的是很喜欢这个明理的女主人,但他老了,真是不懂得为什么好端端的女主人会发飙,而且是发这样大的飚。
他给秋袤写信,说了发生的这些事,小心翼翼、孜孜以求地问男主人:“求指点,到底是为啥?”
秋袤收到信时,已经是一个月后,南方多瘴气,他水土不服生了重病。
气息奄奄躺在床上,还不忘和地方官绅斗智斗勇,日日盼着姚静宁的信,却从未收到过。
失望、孤寂两者都有之,更多的是化为动力,强撑着精神,强迫自己吃,努力配合大夫治病,想早些好起来,办完事情回家去瞅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看完管家的信,他也是莫名其妙,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
想和年纪比较大的下属讨论求教这个事,却是拉不下脸。
他年少成功,面嫩难以弹压人,因此平时总是端严沉默,少有和下属谈论私事的时候。
他只能憋着,思前想后,给管家回一封信,让精心照顾伺候好姚静宁和小鱼、钟一。
再写一封信给姚静宁,说自己很想念她们母子,不知她们是否一切安好,再谈天气谈风土人情,说自己非常好,让她不要担心。
姚静宁再收到信,又是一个月之后,她发现自己再次有了身孕,十分忧伤。
看完秋袤的信,她也不想回信,趴在窗前睡了一觉,醒来就病了,缠绵病榻,却又担心药会伤及胎儿,不肯吃药。
青阳伯府一家子商量一回,觉得事情重大,不敢负责任,便由青阳伯夫人入宫,向正在养胎的皇后娘娘报告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