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权驭大明> 第622章 莫卧儿帝国

第622章 莫卧儿帝国

  天启三年二月,大明的船队抵达了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湾,进入了孟加拉港,这里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停驻地。
  事隔两百多年大明的船队终于再一次来到了孟加拉港,顿时引发了当地人的轰动,纷纷涌到码头看热闹。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消息,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港的官员开始时还以为来了敌人,吓得连忙整军备战,等得知是大明下西洋的船队后随之松了一口气,前去港口迎接大明的使者。
  登岸后,王鸿随即启程在当地官员引领下前去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去拜见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作为南亚的一个强大帝国,李宏宇自然希望跟莫卧儿帝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这次来到孟加拉港自然要拜见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说起来,莫卧儿帝国与大明也有一些历史上的渊源,都曾经跟蒙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莫卧儿帝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与蒙古帝国时期不同,莫卧儿帝国上层社会是***,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崩溃,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
  不过,阿克巴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为地方上的叛乱而被抛弃,而贾汗吉尔就是莫卧儿帝国的现任大汗,也是王鸿前去拜见的对象。
  说到莫卧儿帝国就不得不提及莫卧儿帝国大汗的祖先帖木儿,帖木儿本是蒙古帝国西察合台汗国的贵族,后来推翻了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国力强盛一时。
  永乐皇帝登基后不久,雄心勃勃的帖木儿准备打着蒙古黄金家族后裔的旗号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东征大明,企图恢复蒙古帝国昔日的荣光,成为东方世界主人。
  一旦帖木儿与永乐皇帝交战,那么将是亚洲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就在永乐皇帝积极地调兵遣将准备迎战的时候,年老的帖木儿却病死在了西域。
  他的死亡导致了帖木儿帝国陷入了内部夺权的纷争,各地被帖木儿武力征服的大小国家纷纷举兵反抗,使得帖木儿帝国元气大伤,后来继位的大汉再也没有能力与大明抗衡,故而派人到大明与大明修好。
  作为同时期的两大帝国的皇帝,帖木儿和永乐皇帝都在军事上有着非常大的成就,两人未能一战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王鸿前去拜见莫卧儿帝国大汗的时候,李宏宇也没有闲着,在葡萄牙舰队的护送下跟着大明船队的一支分舰队,去了莫卧儿帝国东南部沿海的马德拉斯港,以及西部沿海的苏拉特港。
  李宏宇之所以要去这两个港口自然有着他的原因,这两个港口上有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站和商馆,李宏宇需要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打交道。
  当欧洲人千方百计想要打开东方市场的时候,李宏宇也把眼光瞄向了欧洲市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打开欧洲市场,因此英国这个新近崛起的海洋强国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全称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是世上第一个“东印度公司”。
  说实话,李宏宇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充满了厌恶,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他可不想跟这种唯利是图的公司打交道。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大的权力,但它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这使得其实力越来越强。
  在李宏宇看来,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后武力镇压了莫卧儿帝国的反抗力量,故而它更像是一个国家,不再是一个企业,权力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然也欢迎大明的贸易船队,对他们而言可谓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毕竟现在东亚和东南亚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人的地盘,英国人很难从中分到太多的利益,而大明海外贸易很显然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商贸机会。
  对于曼谷发生的事情,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倍感遗憾,专门派了一名董事去向王鸿和白诚道歉,认为艾瑞克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
  在艾瑞克的事情上,英国人对西班牙人是万分嫉恨,认为西班牙人闯进艾瑞克家里抓走莱曼是落井下石之举,大明从中可谓是全身而退。
  李宏宇以大明船队通事官的身份欢迎英国商人前往大明做生意,并且鼓励英国商人把本国的文化带到大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然科学。
  虽然大明现在还无法进行新式学科的改革,但上海县却是一个可以开展试点的地方,那里是李宏宇的地盘,一切由李宏宇说了算,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可以接纳西方的自然学科。
  苏特拉港。
  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明四海商会驻苏特拉港的分会正式挂牌成立,吸引了众多西洋商人前来凑热闹。
  那些西洋商人之所以对四海商会的这家分会如此感兴趣,自然与其门头的“大明四海商会苏特拉分会”的匾额中的“大明”二字有关。
  对西洋商人而言大明是一个遥远的东方帝国,据传繁华富庶,黄金遍地,连强大的莫卧儿帝国的疆域都没有它辽阔,拥有着百万雄兵。
  除了门头的匾额外,大门两旁还挂着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葡萄牙语和波斯语写的“大明四海商会苏特拉分会”的招牌,这样一来那些西洋商人就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地方了。
  为了庆贺会馆的开张大吉,李宏宇特意举办了一个酒会,邀请当地的西洋商人前来参加,每名前来的商贾都会得到得到一份精美的东方礼品,包括丝绸和瓷器等物品,深受那些西洋商人的欢迎。
  对于西洋商人而言,如果能与大明通商的话将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据他们所知大明好像并不喜欢对外通商,其贸易对象只限于藩属国。
  如今,四海商会的成立使得那些西洋商人得以跟大明贸易,对此自然是万分期待。
  由于大明的海外贸易事宜由海关司负责,故而苏特拉港还有海关司在莫卧儿帝国的一个分支机构-大明海关司莫卧儿帝国苏特拉分衙,专门负责审核和签发那些有意到大明做生意和传播文化等事务的人员的签证。
  海关司苏特拉分衙就在四海商会苏特拉分会的隔壁,这样的话给那些想要到大明做生意的人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实际上,海关司和四海商会在海外的各个机构都是比邻而建,买地皮的时候统一购买,然后在各自修建自己的建筑。
  之所以这样,除了双方在异国他乡可以互相照顾外,更为重要的是海关司和四海商会的实际控制者都是李宏宇,这就使得这件事情变得简单了许多。
  必须指出的是,四海商会的性质非常特殊,并不同于普通的商会组织,商会的二十名成员都是皇帝亲封的皇商,故而使得四海商会有了官方的背景,可谓是大明的“官商”。
  酒会的气氛很热烈,苏特拉港的西洋商人悉数到齐,谁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与大明做生意的机会,只要能与大明建立商贸上的合作那么就等于找了一棵摇钱树。
  李宏宇端着玻璃酒杯与到场的西洋商人谈笑着,由于他懂得多国语言所以可以非常顺畅地与那些西洋商人交流。
  再加上李宏宇有着官方的身份,是大明商团的“通事官”,故而他非常受那些西洋商人的欢迎,纷纷饶有兴致地向他打探着与大明做生意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商贸的范围。
  李宏宇非常耐心地回答了那些西洋商人的疑问,在他看来那些西洋商人肯开口询问就是一件好事,这样将尽可能多的吸引西洋商人前去大明。
  在所有的生意中,丝绸、茶叶和瓷器是三个最为暴利的行业,李宏宇分配配额的方法很简单,也很特别,按照给大明找来西洋学者和技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一次分配的配额有效期为三年。
  换句话来说,那些能给李宏宇找来西洋学者和技师的商人将会一夜暴富,从与大明的商贸中大大地捞上一笔。
  当李宏宇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想追上历史的潮流就必须要学习西方的知识,他给那些学者和技师的福利待遇是其在国内的数倍,在西方世界对东方不了解的情形下唯有使用这种投机的方式来招揽人才。
  “先生,刚才得到消息,码头上有人要拍卖三桅帆船!”
  酒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李宏宇正领着杨怜儿等人在苏特拉港挑选精美的工艺品时,一名护卫急匆匆地赶来禀报道。
  “拍卖三桅帆船?”李宏宇闻言顿时感到有些意外,要知道三桅帆船可是海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很少船主会拍卖自己的船只,难道是因为船太破了?
  “先生,拍卖的三桅船只很新,不少人好像都对此感兴趣。”不过,护卫下一句话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惑。
  “走,咱们看看热闹去。”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立刻来了兴趣,于是领着杨怜儿等人急匆匆赶向了码头,如果那艘三桅帆船很新的话他就买下来,让水师的士兵进行训练。
  此时,码头上,一艘崭新的帆船静静地停在岸边,码头上围聚了众多看热闹的人,叽叽喳喳地在那里指着那艘帆船议论着,当地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这艘船不小呀!”当看见那艘帆船后,杨怜儿不由得感慨了一句,这艘船长四五十米,有五层甲板之多,已经跟明军水师大型战船相当。
  李宏宇闻言点了点头,饶有兴致地望着出现在面前的这艘帆船,这艘船看上去非常新,好像没经过多少航行。
  其实,“三桅帆船”只是一个概称而已,船只上并不一定只有三根桅杆,像出现在李宏宇面前的这艘船就有四根桅杆,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
  “这应该是‘盖伦’船。”打量了一眼那艘帆船后,李宏宇微笑着向杨怜儿等人说道,“从样式上来看它是西班牙人制造的,是世上性能最为优越的船只。”
  “盖伦船?”杨怜儿等人闻言纷纷面露狐疑的神色,觉得这个名字有些奇怪。
  “它是西洋帆船的一种,是西洋帆船经过改良后的产品,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在这个领域占有优势。”李宏宇还是当年玩航海游戏时了解的一些知识,具体的情形也不清楚,因此简略地解释道。
  其实,盖伦船是在克拉克帆船上进行改良并进一步巨型化的产物,首先是削平了船尾,这一个小小的改进就使船艉的稳性大幅提升,提升了航速应该则是意外之喜。
  其次,是艏楼退后,从艏柱正上方的位置后移,提高了适航性。
  西班牙人制造的大盖伦船长度超过六十米,排水量超过两千吨,有很强的续航力,足见其造船术的发达。
  出现在李宏宇眼前的这艘盖伦帆船就是西班牙的样式,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当时的主要海船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
  十七世纪时,英国和荷兰的战争中,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的盖伦船,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进而使得“战列舰”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李宏宇一眼就看上了这艘有着五层甲板的盖伦船,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艘盖伦船的体积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既有足够的灵活性,同时也拥有巨大的火炮威力,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可以作为水师的主力战船。
  因此,李宏宇对这艘盖伦船起了必得之心,右手有节奏地在腿上打着拍子,只要这艘船的价格不是太过离谱他就要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