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重生之颠覆大宋> 第三百零二章 途径岳阳

第三百零二章 途径岳阳

  十万水师没有停留,浩浩荡荡继续朝着下游而去。
  船队的速度极快,二月十五日,船队来到了岳阳一带。
  此时此刻,赵谌正站立在船头,观看江南风景。
  他这是第一次来到江南,对于江南处处都感觉新奇。现在二月多,西北之地还是一片严寒,当日里在西夏的时候,一直到了三月多还会有暴风雪,可是在江南,现在已经出现了绿意,春天就要到来。
  “陛下,这岳阳也算是古今名城了。尤其是其中的岳阳楼,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时,杜甫登岳阳楼,留下了千古名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江南风景果然秀丽,真是江山如画。”吴阶站立在赵谌的身旁,笑道。
  吴阶乃是西军中的重要人物,他也是在西北长大,之后去了川蜀。他也是第一次来到江南,看到这如画一般的江南风景。
  “岳阳楼确实天下有名,除了杜甫之外,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在其中留下笔墨,尤其是本朝范仲淹曾经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必名传千古。这句话,我等也当共勉之!等到天下太平,才是你我真正清闲快乐的时候。”赵谌道。
  “陛下说的是!”吴阶点了点头。
  今日阳光明媚,战士们也纷纷来到了船板上,他们也在欣赏这江南风景。
  在长江的江面上此刻还有十几艘渔船漂浮,有一些本地的渔民正在打渔,然而看到从上游而来的无数战船之后,他们一个个都呆在了那里!
  只见那些战船浩浩荡荡,铺满了江面!
  在战船上站满了身穿黑甲的战士,密密麻麻,根本不知道有多少!
  所有的战士手中都拿着武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武器都在烁烁发光!
  自从大宋建立以来,江南第一次出现这么多的水军。
  宋朝的局势和历朝历代皆不相同,自从大宋建立以来,北方边患不断,先是有大敌辽国,之后又有西夏,现在则是金国。无论是辽国、西夏、金国都是北方民族建立的国家,都以骑兵称雄。大宋为了抵抗这些外族的入侵,依靠的全部都是陆军,几乎不需要水师。
  因此从大宋建立到现在,江南水师的规模都一直有限。
  江南水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缉拿盗匪,从来不是为了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历史上,大概只有赤壁之战的时候会出现如此规模浩大的水军。
  到了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也才会有如此规模的水军。
  长江上的那些渔民此刻都是脸色剧变!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战船?这么多战士?到底发生了何事?”一个脸上满是皱纹,身材低矮的渔民脸色苍白道。
  “难道是刘光世刘将军手下的兵马?”旁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问道,这青年此刻也是脸色苍白。
  “定然不是刘将军手下的兵马,他们比刘将军手下的兵马要强得多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大的兵马。”年迈渔民道。
  一支军队是强是弱,一般很难区分,需要在战场上才能分出高下!但是吴阶水师和刘光世手下军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因此仅仅是观看表面,哪怕是一个没有多少见识的古代渔民也能够判断出吴阶水师比起刘光世手下军队强的太多!军队的军容军纪,军队的士气高下,军队的武器差距,一眼就能看出!眼前的军队,无论是纪律、士气、武器都要远远胜过江南刘家军!
  “难道是洞庭湖的义军?”青年道。
  “义军若是如此强大,刘家军早就被他们消灭了!只怕他们已经打到临安去了!”年迈渔民道。
  除了这两个渔民之外,其余的渔民此刻也是议论纷纷、震撼不已。
  许多渔民都感觉到天下即将大变,有些渔民已经惶恐的将自己的渔船拉上岸,准备先躲一躲!
  这个时代,最令人恐怖的就是战争!
  一旦发生战争,最先遭殃的就是这些贫民百姓!
  古代军队的军纪极差,战争发生,那些军人必然要祸害百姓。
  赵谌此刻仍旧站在船头,迎着江风,对于那些普通渔民的反应,他几乎视而不见。
  渔民碰到军队躲闪,在这个时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洞庭湖现在的情形如何?”过了一阵之后,赵谌梦的问道。
  “洞庭湖一带,现在除了岳阳之外,几乎已经全反了!本来是刘光世来此强行征兵征粮,百姓过不下去,这才**!一开始百姓**的规模有限,只是白莲教到来之后,他们的**规模才开始变大!现在白莲教的长老钟相乃是那些义军的首领,在义军中的威望极高。”王德也站在赵谌的身旁,道。
  王德负责情报,而江南的情报尤其重要,洞庭湖白莲教起义乃是江南的大事,他早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
  “白莲教中以魔后为尊,魔后去了何处?”赵谌道。
  “魔后也在洞庭湖中,只是经历了川蜀之事之后,许多白莲教的长老被杀死,魔后嫡系的力量大大降低。而钟相的手段又远远胜过魔后,因此钟相现在成了首领。魔后只是武艺高强,她的身边仍旧有一些白莲教的老人存在。但是事实上,她已经无法压制钟相。”王德道。
  “刘家军和白莲教的战争一直都没有结果吗?”赵谌道。
  “刘光世手下有十余万大军,不过他的十余万大军都是最新招募的,战力有限。至于洞庭湖的那些义军,他们号称五十万,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军队只有五六万人,他们也没有多少武器,他们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刘家军,但是他们熟悉洞庭湖的地形。因此,他们双方一直是不分胜负。”王德道。
  赵谌点了点头,他本来还想询问宋轻瑶的情况,想了想之后还是算了。
  眼前风景如画,但是他却轻轻的叹了口气。
  他想起了那个长的美丽到了极点的女子来!她也是江南人氏,只是受到官府迫害,所以去了关陕,成了魔后的弟子。她总是一身男装,如同浊世佳公子一样。她率性而为,和这个时代的女子大不一样。
  张子秋喜欢这个女子,甚至将纯钧剑要走送给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却说对自己情深一往。
  许久,这个人影才从他的心中消失,再无踪迹。
  “汪伯彦已经送上岸了吧?”赵谌回过神来,道。
  “已经将他送到了岸上!并且派人跟随他,监视他。”吴阶道。
  “其实像是他这样的小人,最是识时务,根本不用派人监视他,他也会按照我们的意思办事!古代的君王爱用小人,也不是没有原因。”赵谌笑道。
  “陛下,诸葛亮曾经劝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望陛下引以为戒。”吴阶吃了一惊,道。
  他还以为赵谌要重用这些“小人”,因此立刻劝诫。
  “任何人,不管是君子、小人,都有他的优点存在!只要能够发掘优点,利用优点,遏制缺点那天下没有不可用之人!关键还是制度!等到天下一统之后,朕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制度要考虑到人性的缺点所在,针对这些缺点做出堤防,这才是真正用人之法!仅仅靠着个人主观,利用‘贤臣’、‘君子’,未必正确!”赵谌道。
  “这……”吴阶一愣,在那里思考赵谌之话。
  战船的速度极快,远远胜过这个时代的其他船只,过了没有多久,船队消失不见,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仿佛从来未曾出现过一样。
  刘光世是一天之后才得到船队经过的消息,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感觉是不可信!他从来不曾听说过天下有这样的船队存在,十万人,那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刘光世还是派人询问岳阳知府汪伯彦,从汪伯彦处得到消息,根本没有所谓的“船队”存在,刘光世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之后刘光世继续在洞庭湖一带剿匪。
  ******
  同一日的下午,在临安城中,这里现在已经呈现出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江南本是富裕之地,富人的数量极多。赵构来到临安之后,无数的富人也迁往临安,因此现在临安已经超过以往。
  临安的皇宫,现在也是富丽堂皇。
  皇宫里太监、宫女的数量极多。
  今日在紫宸殿中,赵构、秦桧、赵鼎三人都在这里。
  平日里,赵构将这里当作书房,也只有一些国家重臣才会进入这里。
  秦桧现在乃是宰相,而赵鼎现在则是副相。
  “北方的军饷数量有些不足了!而且,刘豫答应出兵,我们也要供应刘豫军饷!你们两人说说看,这军饷的问题如何办理?”赵谌坐在书桌前,道。
  “陛下,咱们国库中的金银数量已经不足!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军饷?”赵鼎皱了皱眉,道。
  他虽然是副相,但是一直无法插手北方战事,他明明记得两个月前刚刚往北方拨了七十多万两军饷,为何现在军饷又不足了?
  “大概还需要一百万两吧!”赵构道。
  “什么?这么多?”赵鼎吃了一惊。
  “国库里现在还能拿出多少金银来?”赵构道。
  “现在还能拿出三十万两吧。”赵鼎道。
  “太少了!看来还需要向天下征税!”赵构道。
  “陛下,不可!这些年来因为北方战事,已经征税极多!若是再征税的话,只怕百姓不满,若是再酿出洞庭湖之祸那就糟糕了!”赵鼎急忙道。
  “洞庭湖之祸?不过是一群贱民**而已,他们不堪一击!放心吧,江南富裕,有钱人家极多,大多数人是不会反抗的!”赵构道。
  “陛下,微臣不能答应此事!”赵鼎咬牙道。
  “那你说北方军饷的事情怎么办?现在北方战事如火,军饷不足,如何作战?”赵构冷冷的道。
  “陛下,军中层层克扣,那些将领们手中克扣的金银数量极多!七十万两军饷,怎么可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用光?陛下应该责问那些将领,看看是怎么回事!”赵鼎道。
  “大战期间,如此做,岂不是让大将心寒!不可!”赵构道。
  “陛下,还有一个办法!”赵鼎道。
  “什么办法?”赵构道。
  “陛下皇宫用度极多,皇宫内库储存金银数量也是极多!陛下应该削减皇宫用度,将皇宫内库金银取出来,用作军饷!”赵鼎咬牙道。
  赵构愣在了那里,一言不发。
  “赵大人此言差矣!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自然要有九五之尊的尊严!内库存银是为了修建宫室,怎可用作军饷?”秦桧此刻终于开口,道。
  秦桧也知军饷之事极为难办,好在这军饷一直是赵鼎在负责,所以他也不插话!但是此刻赵鼎要赵构削减皇宫用度,秦桧知道赵构定然不会答应,因此顺着赵构的话道。
  “秦大人说的不错!朕好歹是九五之尊,怎可随意削减皇宫用度?”赵构冷冷的道。
  他看向赵鼎的目光异常的不善,其实他对于赵鼎也非常的不满!若不是赵鼎有真才实学,治理经济颇为在行,即使是在江南君臣不断盘剥下,百姓生活困苦,但是赵鼎仍旧可以让江南大致平稳,否则赵构早就将赵鼎革职查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