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清末枭雄> 第两百一十一章 三国领事来访

第两百一十一章 三国领事来访

  齐宣浩提交的农业税改革方案核心要素为三点:第一点就是废除任何形式之徭役,第二点是废除任何正税外之杂税,第三点就是农民相关税收一律由财务部征收。
  前面两点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避免各种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但是任何统治机构都不是什么慈善机构,所以自然别指望政府真正的给农民减税,因为虽然取消了徭役和杂税,但是农业税却是有着一定的提升,因此和前秦时代相比,农民的正税负担要更重一些。
  而第三点嘛,一方面是为了收拢中央财政权力,剥夺地方政府的直接征税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搞出什么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来。
  上述三点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收拢中央财政权力。
  林哲看过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确定下来,而是下发内阁讨论,让政府方面讨论充分后再做决定。
  农业税作为中华帝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核心要素,自然是不能随意决断的,虽然说把农业税已经不是中国帝国的第一大税种,但是影响却是要比商业税更加大,必须慎之又慎。
  相对而言,商业税的改革要显得容易的多,中华帝国的商业税改革是从前清的厘金转化而来,而前清的厘金制度也是刚刚实施,各地的厘金制度大不相同,也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制度,所以财务部整合厘金为统一的营业税时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相反还获得了商家们的支持。
  主要是收取‘营业税’。而这个营业税除了对生产企业收取外,还对运输,零售企业进行征收。因此在生产、运输、零售三个环节上,都会对商品进行征税,由此导致整个商业体系里的税收是比较重的。
  工商税和农业税等,就为目前的帝国提供了维持行政以及军队的费用,在源源不断的税收支持下,中华军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扩充。
  各师的持续补充,第七步兵师和第十步兵师从混成旅扩张为步兵师。新建近卫师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军费的。
  其他补充扩编所需的花费还好一些,但是完全新建的近卫师就花费惊人了。
  根据目前皇家陆军的建军标准,新建一个近卫师大约需要八千名将士。需要七千五百支米尼步枪,三百支军官型手枪,十八门十二磅野战炮,六门六磅骑兵炮。十二门二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臼炮。
  骑兵方面。按照其他部队标准则是辖有一个骑兵连。骑兵连和军官用马加起来,还需要乘骑战马五百匹。
  役用马大约需要一千两百匹!
  上述武器、马匹、马车等装具费用就得将近三十万两银子,此外还有给士兵的安家费,军饷费用,其中八千人光光是安家费就得八万两银子,而人员薪资每月大约需要五万两左右,前三个月的薪资就得十五万两银子。
  要建立一个近卫师,开始三个月需要投入的资金大约是五十三万两银子起步。而且这还没算训练费用,以及给士兵们额外补充伙食的费用。这些都算上的话,前期至少得拿出六十万两银子来。
  别看如今中华帝国的税收已经好几千万了,用作军费的也有千万之多,但这些军费绝大部分都是战争费用,也就是说这些钱是用来维持战争的进行的,至于说额外扩军的钱是另外一码事。
  由于中华军持续不断进行战争,战争花销巨大,这能够挤出来扩军的钱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了。
  今年满打满算,纯新编的部队也就只有一个近卫师而已,其他的第七师和第十师都是在混成旅的基础上扩编的,而且现在还没能满编。
  但是近卫师还没编练完成,另外两个师也没满编呢,参谋部那边就已经是向林哲提出了再新建若干皇家陆军步兵师的计划。
  “之前的一系列作战里,安和安庆战役进展迟缓,而苏北那边清军已经越来越多,我们兵力不足的劣势越来越明显的!”石琅翼如此对林哲道:
  “虽然说有着协防军辅助作战,但是过往的战事都表明,协防军的战斗力羸弱,是无法满足我们对前线兵力的要求的!”
  石琅翼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中华军里的协防师越来越多,但是数量的变多并没有根本性的加大中华军的战斗力,打仗还得依靠数量较少的皇家陆军。
  林哲也是深感为难,由于多线作战,陆军方面兵力不足,尤其是皇家陆军的兵力不足他是知道的,但是要想大规模扩编却是嘴巴上说说就行的。
  钱方面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勒紧裤带的话百来万两银子还是能够挤出来的,但现在影响皇家陆军扩编的因素却不是军费,而是军械啊!
  皇家陆军是要用米尼步枪的,是要用新式洋炮的,而这两样武器目前都只能由林德机器厂生产,产量尽管已经攀升到了月产步枪一千六百多支,但是依旧无法满足皇家陆军的需求。
  这枪都没有,怎么扩军?
  所以林哲直接问了很关键的问题:“枪炮,军械部那边有什么解决方法?”
  石琅翼道:“我们的打算是先把人员招募了,一边进行训练一边等待军械到位!”
  林哲沉默着,半响后才道:“既然这样,那么可以先按照章程来办,不过也不用三个师那么多,先练个第六师吧!”
  军械紧张,没有枪炮的话,先练哪怕是十个师也没有什么用,反正一时半会也拿不出多少枪炮了,先连着一个师,至于后续扩军嘛,等枪炮的产量提高了以后再说。
  石琅翼前头刚走,后头林哲就是接见了另外几个人。
  这三个人并不是中华帝国的军政官员。而都是洋人,准确的说是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和法国驻上海领事爱棠以及美国驻上海领事马辉三人。
  这三个人数天前从上海抵达南京,请求面见林哲。商讨贸易事务。
  对于这三个外国领事的到来,林哲并不感到意外,自己自从率军造反后,可以说是中外瞩目,国内的关注不说了, 外国方面 也是对自己关系密切,当时还在上海的时候。这些外国领事就是频繁和自己接触,了解中华帝国的一些政治纲领,了解中华帝国对洋人的态度。了解中华帝国对通商港口以及进出口贸易的态度。
  当时的林哲也是一一解释,以求争取各国对自己的支持。
  不过那些个时候各国领事的态度比较统一,那就是中立。
  当初太平天国崛起的时候也是这样,各国都是宣称了中立。但是这种中立的背后却是有着偏袒的。
  比如说之前洋人们都是偏向于支持清廷。但是现在的话,各国似乎对林哲也有着极大的好感,这从他们虽然宣布了中立,但却没有命令禁制各国国民为中华军效力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现在中华军的两所军校里,海关机构里可是有着大量洋人雇员的存在,而对于他们各国领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
  因为林哲采取的开放通商态度!
  和前清以及太平天国不同,林哲是一个后来者,他并不畏惧和洋人打交道。甚至为了发展工商业,可以进口到先进的机器设备。出口更多的商铺获得资金,他是积极和洋人打交道的。
  因此在林哲造反之前,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林哲是洋人在中华唯一能够正常交流的高级官员,各国领事对林哲的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而接触的多了,各国洋人也都发现,林哲比其他清廷官员更加喜欢对外贸易,更加支持工商业,而这对于采取贸易自由政策的英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中立的背后,英国人对林哲还是有些偏袒的,比如说并没有严厉禁止英国国民为中华帝国效力,更加没有禁止双方的贸易行为,就连军械贸易都没有停止。
  这一次阿礼国等人到南京来,主要还是考察中华帝国的情况,他们需要知道一切和他们有关的东西,比如中华帝国对待洋人的态度,对待双方贸易的态度,甚至是对待宗教的态度。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需要知道中华帝国能不能击败太平天国以及满清,进而统一中国。
  对于这些洋人的意图,林哲多少也能够猜测一二!
  这年头国人和洋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极低的,国人把洋人当成了蛮夷,洋人把国人当成了野蛮人,而这些都是因为对彼此缺乏深入了解所造成的情况。
  而这一次接见,林哲算是非常有耐心,详细的对他们重申了帝国以及他本人对待西洋各国的态度,那就是欢迎各国洋人到华经商贸易!
  别看这句话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重要,人家英国佬为什么大老远跑到中国来,还不是为了利益。
  而利益是什么?无非白银和黄金而已!
  只要能够做生意,赚大钱,人家英国佬才不管中国的内战里谁胜谁败,战争死了多少人呢!
  但是这些洋人似乎大老远跑到南京来并不仅仅是为了林哲的这一句欢迎,因为他们很快就是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增加在中华帝国境内的贸易城市,不仅仅在上海、宁波、福州。同时还希望能够在南京、杭州通商,并提出希望让英国商船在长江自由往来。
  听到这些要求,林哲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没正式开打呢,你就想要获得长江通航权,想要把触角延伸到南京来?(未完待续。。)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