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冲突

  67-冲突
  1940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117师以驻防天长、六合、盱眙三地,保障苏北国军与后方联系获得补给的名义,开始向上述地区移动。
  国民军事委员会以新四军跨越防区驻扎为理由,通知新四军,要求驻扎在此地的新四军全部撤离。
  新四军认为上述三地为该部队从日军手中夺得,且国军与后方的联系并没有受到新四军阻碍,同时军事委员会应该保证江北新四军的供给等理由,拒绝了撤离的要求。此时新四军江北部队的所有供给完全断绝了。
  3月底,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命令第117师,向天长、六合、盱眙三地发动进攻,驱逐占领上述地区的新四军部队。
  由于此次进攻发起仓促,在各部的进攻方向、兵力配置和部队联络上没有从充分的协调好,进攻的部队在新四军的猛烈反击下,全部被新四军打了回来,不对同时遭到损失。
  5月中旬,日本中国派遣军使用驱虎吞狼之计,命令镇江、常州一带的日军出动旅团一级的部队,在汪伪政府控制的伪军配合下,对长江以北的吴家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将在此活动的新四军挺进纵队驱赶到苏北第四游击区李明阳的防区内,企图挑起国共两军的冲突。
  由于日军在吴家桥地区始终保持强大的兵力,新四军挺进纵队无奈的一直留驻在郭村地区,造成新四军和苏北第四游击区部队的摩擦时有发生。
  6月底,在多次要求新四军离开驻地无果的情况下,苏北第四游击区的李长江部与张兴炳的省保安三旅一道,对郭村的新四军叶飞部发动进攻,意图将新四军挺进纵队驱赶出防地。
  新四军叶飞部,在苏皖支队的支援下,巧妙的利用了李、张两军相互猜疑,难以形成联合攻击的态势,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击败了李长江所部。新四军挺进纵队乘势扩大地盘,兵锋直指泰州城。
  考虑到统一战线等诸多的因素后,新四军挺进纵队与李明扬达成协议。李明扬部今后不再阻拦新四军穿过防线向东发展,新四军也答应在苏北站稳脚跟后,将交通发达财赋收入丰厚的吴家桥地区让给李明扬部。新四军挺进纵队上演了一幕刘备借荆州的喜剧。
  尝到甜头的陈毅大将军,为了急于摆脱项英的控制,立刻将在江南的新四军主力调过江来,猛烈的扩大苏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身在陕西的刘潇知道随后将上演的姜堰争夺、黄桥决战的剧目,但江苏与陕西相距甚远,自己鞭长莫及。而驻扎在山东以南的苏鲁展区司令于学忠,其57军在后面的剧目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于学忠部及时和苏北的韩德勤联手,苏北的新四军必将被撵出苏北刚创建的根据地。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必然是新四军在苏北和皖东各部,或被撵到黄河以北与八路军汇合,或被迫撤到长江以南,中原一带没有共产党或刘潇能够影响或利用的力量。
  一旦自己预谋中的重大变故发生,在中国南北之间将失去一枚极其重要的棋子。
  为此,刘潇派人将自己亲笔信带给于学忠。信中刘潇以东北军老朋友的身份,对当前的抗日形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希望于学忠在此抗日的关键时刻,切莫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憾事。最后刘潇请于学忠在陈毅与韩德勤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中立,同时对在山东地区活动的八路军部队给于照顾和忍让。
  于学忠知道这个刘潇是张少帅的好朋友,东北军落难到陕西的时候,如果不是刘潇在军费、给养上的诸多照顾,东北军早就成了叫化子部队。而且在西安事变后的二月兵变(东北军少壮派刺杀王以哲造成混乱)中,刘潇对东北军的稳定和后期改编,多有帮助。应该说,刘潇对自己乃至整个东北军是有恩的。现在刘潇来信请求自己,正是自己报答其恩情的时候,加上信中所说非假,自己总不能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干出对日本人有利的举动,那样和汉奸卖国贼何异。
  于是在随后的韩德勤合击新四军的要求中,于学忠不疼不痒的找理由拒绝了。同时对山东八路军的发展,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即使两家发生冲突,只要八路军部不逼人太甚,自己总是以忍让为主。
  当然,刘潇也不是一个喜欢欠人人情的家伙,利用新西兰潜艇远洋作战训练的机会,给于学忠送去zb-26轻机枪三百挺,汤姆逊冲锋枪五百枝,98毛瑟步枪三千枝,81迫击炮二十四门,子弹一百五十万发,炮弹三千发。另随船带来刘潇私人赠送给于学忠管辖战区的十万块大洋。同时刘潇答应了于学忠主动提出的,为苏鲁战区进行军官培训的要求。
  在旧军队中,长官一般是严格禁止己方军官到别的部队去学习,害怕部队被收买或吃掉。而于学忠的请求,从一个侧面说明其愿意归于刘潇麾下,最起码是相信刘潇的陕西军官学校能够将自己的军官和部队打造成一只有战斗力的抗日杀敌队伍。
  苏鲁战区的问题解决后,刘潇知道,在苏北随后发生的姜堰争夺战、黄桥决战中,不过是为粟裕大将精妙的战争指挥艺术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罢了。
  现在刘潇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好皖南事变的事。
  对于项英这个人,刘潇通过历史有所了解,此人是一个智力过人的共产党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有一定的深度。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毛爷爷为主席)。但对毛爷爷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理论,则总是呲之以鼻,认为毛爷爷充分发动农民加入到革命中来的理论是伪马列主义。
  认识上的分歧又被他带入到工作上来。红军长征前,为了防止毛爷爷迷惑他人,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上来,曾经向博古提出将毛爷爷留在苏区,由他来负责看管。如若不是周副主席一再坚持,现在的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可能不会出现,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早就夭折了。
  现在的项英,虽然是新四军的实际领导者,但在部队的发展问题上,受游击战的影响,总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在日军大规模进攻华南时,新四军可以在现有山区,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的有利条件进行作战。既可以壮大队伍证明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增加自己同中央软对抗的本钱,毫无战略眼光。
  加上前一段时间中央根据形势发展,让其来延安学习汇报工作的事,项英总感觉中央有剥夺自己兵权的嫌疑,使项英更加想离中央远一点。所以对蒋介石和毛爷爷要求他离开皖南,北上和东进的命令置之不理,压在哪儿就是不执行。
  随着新四军挺近支队在黄桥地区同韩德勤部队决战的结束,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
  通过国民军事委员会,要求新四军全部北移至黄河以北地区,同侵华日军作战。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最迟于1940年12月31日前,全部渡过长江,北上前往黄河以北地区驻扎。
  而陈毅出于发展抗日苏北根据地的战略格局需要,对曹甸发起的攻击,彻底打垮了韩德勤的苏北部队,苏北大片地区成为了新四军苏北部队的天下。
  得到曹甸战况的蒋介石彻底震怒了。随即同意了“一旦新四军部不按命令线路北撤,立即就地解决消灭新四军军部”的作战方案。
  知道历史的刘潇虽然多次给毛爷爷去电报,甚至亲自前往党中央驻地当面陈诉新四军军部北渡长江的理由。毛爷爷也多次去电报催促项英带领新四军军部转移。但这个油盐不进的项英,就是不紧不慢的拖着。
  见时间来不及了,刘潇只好请毛爷爷出面,让叶挺军长带新四军军部一批人员先行撤到长江以北。但叶挺将军坚持要和自己的部队一块行动,错失了最后一次摆脱新四军军部覆灭的悲剧。
  好在新四军军部经共产党中央的一再催促,近二千人先行渡江。为新四军军部的重建,保留了一份种子。
  1941年1月5日,在皖南的茂林地区,顾祝同指挥国民革命军近八万部队,对处于新军状态的将新四军军部发动进攻,将新四军军部的九千人包围在茂林地区,要求所有新四军就地缴械投降。新四军军部在叶挺将军的指挥下,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刘潇不愿意看到的“皖南事变”发生了。
  随着战斗激烈的进行,1月14日,茂林地区的新四军抵抗被镇压下去,新四军军部除2000人左右分散突围渡江外,其余7000人被消灭。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一时间,全国哗然。国内外的报纸对蒋介石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纷纷口诛笔伐。同盟国的领导也纷纷来电进行询问。
  看外界压力巨大,蒋介石只好取消了皖南事变后彻底和共产党翻脸,消灭共产党中央的计划,转而说是由于新四军不按照行军路线转移,致使悲剧发生。将所有的这人全部推倒新四军的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