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良子,良子!我来啦!”温润嗷嗷叫着赵良子:“今天有什么好东西没?”
“温老爷啊?今天有好东西。”赵良子少年人一个,活蹦乱跳的就拎着个大水桶过来了:“看!”
温润看了过去:“鲟鱼!”
大水桶里就一条鱼,但是很大。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四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
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这就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的中华鲟。
这东西在他前世可是保护物种,谁敢吃,就得坐牢去。
但是在古代虽然也少见,却没有坐牢的风险,而且这条鱼好大呀,起码有两米长,看起来四五斤重。
他前世这东西都是养殖的,野生的都是保护物种。
今生这东西,他也是头一次见到,真的!
“温老爷,这是什么鱼?我捞上来的时候,问了几个人,都不认识。”赵良子看着这怪鱼:“我也不敢卖给别人,您见多识广,知道么?”
“知道,太知道了,这可是好东西,好东西啊!”温润蹲在那里,看着大水桶里的鲟鱼:“这个啊,叫鲟鱼……。”
他跟赵良子说了半天,知道这种鱼应该是长江里的东西。
“那它怎么在这里?”赵良子挠了挠头。
“大概是洄游的时候,掉队了,在这里迷路了吧。”温润只能这么猜测,他也不知道永清府,是在长江哪个支流上,不过这个东西,可是个好东西。
他们俩这边聊的不错,那边张三儿,自己就凑到了月姑的跟前:“你这里的渔货不少啊?”
月姑穿着一身旧棉衣服,露着一双手,上面倒是干爽,虽然皮肤白皙,可是手却是粗糙的,同样拎着一个大水桶,还挺有劲儿的样子,看到张三儿一身富贵老爷的装扮,竟然也不怕,反而爽朗的笑着道:“是,今天赶巧了,掏了一窝的黄鳝,个顶个的大!”
那大桶里头的确是一窝黄鳝,每一个都有铁棍山药那么粗。
一看就是好东西啊!
月姑不怕张三儿见色起意,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年华不在,也不是什么肤白貌美的黄花大闺女了,三十的人了,还说什么美貌啊?
张三儿看的却不是这些。
他就看到这女人虽然梳了妇人的发式,应该是嫁了人的,可是那少年喊她姑姑,谁家的妇人,会来这船上卖渔货?
可是要说是个寡妇吧?也不太像!
月姑到底是个女人,虽然自梳不嫁人,可是她头上用的是一块正红色的棉布帕子包裹着,寡妇肯定不会用这个颜色的帕子。
主要是这女人有一种灵活的样子,看样子每天都很努力积极的活着。
尤其是眼睛,很是好看。
“好东西,这一桶,我都买了。”张三儿也不顾自己穿的好不好了,蹲在那里,看着桶里的东西:“多少钱?”
“这一桶,有大黄鳝十八条,小的也有二十几个。”这东西,月姑还真不太好估价,因为这东西,一年四季的价格不同。
冬天自然是滋补的季节,这个东西也很难挖到,姑侄俩其实想要个高价,又怕这样的富贵老爷性格不好,万一生气了,他们俩可得罪不起。
“哦,这样啊。”张三儿想了一下:“我给你五两银子,买下这些黄鳝,加上这个木桶,我这来的匆忙,没带东西盛装。”
那边温润也花了五两银子,买下了那条鲟鱼。
姑侄俩赚了十两银子!
这下子,姑侄俩开心了。
有了这笔钱,回头修一下自家那个四处漏风的房子,足够了。
姑侄二人谢了又谢,张三儿这回看到了赵良子,很是慈爱的道:“以后我们常来,你有什么好货,给我们留着点啊。”
这就是认了地方,一般这样的富贵老爷,很是舍得花钱,渔家子要是有了这么一两个主顾,可就不愁卖货了。
但也会发愁,自己捞不到好货。
“哎,行!”赵良子笑出来一口白白的牙。
温润拉这有点依依不舍的张三儿上了车子,两个大木桶放在车子后头绑定,俩人坐在车里头,外头的车老板子一打鞭花儿,车子就轱辘辘的往前走了。
马车里,温润斜着眼睛看着张三儿。
张三儿嘿嘿一乐,老脸一红:“这月姑是咋回事儿?”
他倒是乖觉,知道温润没事儿不会拉着他专门来这码头买什么新鲜渔获,以往都是温润自己跑来玩的,家里那么多事儿要他这个大管家来处理呢。
“月姑命苦啊!”温润叹了口气,说了月姑的身世:“她虽然说了不嫁人,可是如今她侄子长大了,就算是她出嫁,只要那人有心,照顾一下这个侄子,也还是可以商量的嘛。”
“你说当时,怎么不给我也娶个老侠女……。”张三儿嘟嘟囔囔:“现在这事儿咋办?”
原来他是看到那些老卒们娶了老侠女们,是羡慕的……可是他没赶上那好时候。
第259章 温家庄没了!
“你给我找的人?”张三儿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媳妇儿:“这女子看着还行,有情有义,她那个侄子……不知道是不是个白眼狼。”
“赵良子其实有机会上学堂的,但是他不去,说是怕给姑姑增添负担,虽然他去了,也没什么,可是他没有,他宁愿跟着姑姑一起去辛苦的打鱼,也要让姑姑的负担轻一些,是个好孩子。”温润事先都调查过了。
赵良子这少年不错,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勤劳,致富。
“我知道了。”张三儿摸了摸下巴:“这事你不用管了。”
“那好,以后去买货,你去啊,记得不能少了我们的食材。”温润每日去码头,也不是白去的,各种新鲜食材都往家里搬,味道还不错。
第二天温润没去码头,张三儿去了。
结果只带回来几条大草鱼,被后厨做了鱼丸子汤来吃。
接下来几日,温润还送了妹妹去了一趟兰心蕙舍,这次是研究十字绣,一群女孩子,绣十字绣呢,打算过年的时候,当做贺礼。
入了冬月,这天气冷了起来,偶尔还下一场雪。
府城繁华,下了雪也不见萧索,反倒是有不少贩卖冰糖葫芦小贩出现,如今家里也做了这东西,糖炒栗子,糖渍山楂的小吃。
温润又应邀去了一趟举办的赏梅文会。
这个地方倒是有三五十个人,是个大文会呢。
在一片梅林里举办的,梅花盛开,十分美丽。
不少人吟诗作对,温润还看到了好几个熟人。
有了熟人就好办事了,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过随后,有几个人大概是听说过温润的关系,就有人叫号了:“听闻温雅士是永宁人氏?”
“不错。”温润看了看这个眼生的小子。
为什么要挑衅他呢?因为在座的就温润没什么“势力”,其他人不是有同窗好友,就是有师门先生的,就温润啥都没有。
加上他温雅士的名头,又是张炳大人亲口说出来的,故而大家也想看看他的才华如何?
百闻不如一见么。
“今日大家都有所成就,不知道能不能请温雅士来一首诗词?”
“据说温雅士才华横溢。”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人如其名。”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温润都有些想笑了:“想看我吟诗作对就直说,不用这么麻烦。”
温润本也想上去写一首,参加的文会多了,他就知道,不写诗是不行的,不过怎么写,才最重要。
尤其是这些人,一个个都喜欢将文会的诗词装订成册,然后放在书局里卖出去,以此牟利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扬名。
整个永清府才几个名人雅士啊?
温润就是这么一位雅士。
他不写一首诗词什么的,谁会甘心?
万一他们所作的比他好,岂不是……。
于是一个个盯着温润看,温润已经习惯了。
此次作死、哦,不是,作诗的题目是“花”,可是很多人都选择了梅花;或者是“雪”。
一般高明的人,都会将这两种写进诗里头。
温润看了看他们,他们也炯炯有神的看着温润。
温润提笔写了起来:一片两片三四片。
众人一愣,这是个什么开始的诗句啊?
接下来又写了:五六七八九十片。
“咦?”若非温润雅士的名头,以及那记室参军的官职在身,他们肯定要起哄了。
温润又蘸了蘸墨汁儿,那边已经有人忍不住了:“这样的诗句,就别浪费笔墨了。”
“是啊,见面不如闻名。”把刚才的话都给反过来说了。
刚才还说“闻名不如见面”呢。
吕山长有些惊疑不定,这不是温润的水平啊。
“如玉贤弟,你……。”今天是不是不舒服?
他怀疑温润不舒服,没什么想法,又被人赶鸭子上架,他想是不是给温润一个台阶下?
温润才不管他们说什么呢。
他继续写:千片万片无数片。
然后继续:飞入梅花都不见。
写完之后,又在上头写了两个字:咏雪。
虽然是咏雪,却带入了梅花,或者说是眼前的梅林。
眼前这片梅林,赶巧了,是一片白色的梅花林子,此时此刻的确是有些飘雪落下,也的确是入了梅林,就不太看得清楚了,因为雪是白色的,梅花也是白色的,整个环境都有些干净的让人不忍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