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旅明> 第336章

第336章

  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明人矿主闻讯后纷纷开始转产这种铁料不像铁料,矿石不像矿石的东西;而窑区钢厂则喜滋滋得开始大批接手这种“高品味矿石”。
  是的,在工业党眼中,这些铁料就等于高品位的矿石。本质上来说,它们就是明人跳汰出的高品位矿石;只不过跳汰的工具不是机器,而是火焰和土炉。
  ……现如今经过整合后的福建冶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符合穿越势力的胃口,就像早期的殖民地一样,左手输出人口和原材料,右手得到工业品。
  在商业系统孜孜不倦的攻城掠地过程中,从海对岸发往大员的班船航次日益增加。如今每隔15天左右,就会有从福州,泉州,漳州这些港口出发的跨海船队。
  船队中不光有铁料船和煤船,还有装满了人的客船和装着白糖,靛蓝,瓷器的商船。这些明船在发出白色光柱的领航船指引下,通宵而行,一两天功夫就能横跨海峡,来到大员。
  而随着“高品位矿石”吞吐量地增加,以及台北铁砂矿场的成功运转,窑区钢厂现在终于敢把1628年的钢产量的目标定在“千吨”这个单位上了。
  当然,这里的“钢产量”,指得是包括精炼铁在内的所有冶金产品的总量……事实上窑区现在的钢产量并不高。对于一个处在17世纪的势力来说,其实各种铸铁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冶金产品,而不是钢材。
  在窑区钢厂平日里的产品中,出货量最大是盘圆钢筋,其次就是一些用来机加工的粗钢锭。而这两种产品在钢厂的产品总量中,其实一直保持着只有不到30%的份额,其余的都是各种铸铁产品。
  这种数量分配方案很合理的。要知道,在这个位面,用铸铁板和球墨铸铁生产的木煤气发动机就已经是天顶星科技了。而穿越势力并不需要更高的科技来扫平拿着弓箭和火绳枪的敌人——有研发五对轮的资源,木煤气货车+二八大盖早就把一切敌人都消灭了。
  所以,各种铸铁产品才是钢厂现如今的主流。
  第254节 一把军刺
  窑区钢厂现在生产两种铸铁。
  第一种是用反射炉精炼的普通铸铁。这种铸铁用途广泛,在后世也是俯仰可见:各种铸铁水管,栏杆,基座,井盖,大门……总之,凡是粗笨,廉价的物件,用它就对了。
  一直以来,普通铸铁都是钢厂最主要的项目,一度在产品总量中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
  而如今随着更加高级的球墨铸铁攻关成功,普通铸铁的产量已经缓缓退到了60%,其余的份额都让给了钢材和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是一种高强度的铸铁材料。和普通的灰口白口这些铸铁不同的是,球墨铸铁在冶炼时,需要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工艺得到球状石墨后,才能做出这种产品。
  而综合性能接近于钢的球墨铸铁,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可以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的就是球墨铸铁。
  事实上,在铸造和机加工方面,球墨铸铁的用处要远远大于钢材。要知道钢材的流动性是很差的,铸件难度很高;而球墨铸铁由于其优异的塑性和韧性,至少在穿越众这个位面,球墨铸铁才是真正的明星。
  举例来说,一套木煤气发动机系统中,除了机箱外壳用薄铁板之外,内部包括各种机械曲轴、凸轮轴、连接轴、连杆、齿轮、离合器片、缸体等等在内的关键部位,其实材料都是球墨铸铁。
  即便在后世的发动机中,球墨铸铁制造的零件依旧很多。这种材料既可以用来铸造,也可以锻造,还能切削。现如今在机加工和铸造领域占据了食物链顶端的,就是这种异军突起的新型材料。
  而之前钢厂没办法生产球墨铸铁,并不是因为这种材料冶炼难度有多高……至少要比炼钢容易。问题的关键在于球化剂不到位。
  球墨铸铁在炉内孕育时,是需要加入球化剂的。而球化剂中最主要的材料是镁,或者直接用纯镁也可以。
  所以说,工业是环环相扣的。
  球化剂的先决条件是化工厂。有了化工厂和稳定出品的盐酸后,才能配合电解工艺和海水提镁工艺生产出足够的金属镁用来做球化剂。
  这就是为什么球墨铸铁只能后发制人的原因:前置条件迟迟不能到位。而一旦各方面条件具备之后,球墨铸铁的产量就增长的相当快了。毕竟再怎么说这也只是一种铸铁,冶炼难度肯定不会超过炼钢。
  ……
  当钢厂可以量产这种用途广泛的铸铁后,穿越国对于钢材的需求顿时就小了很多,这也让钢厂方面减轻了不少压力。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炼钢的成本都是最高的。
  这样一来,产品线就很好调整了。原本打算咬牙硬上的一系列钢材加工项目现在都可以暂停,钢厂只需要进一步完善钢筋和钢丝生产线就可以了:这是唯二不能用其他材料替代的品种。
  至于未来的话,在钢材方面工业党依旧没有野心:马口铁和镀锌铁皮就是接下来三年内要爬的最高科技树了。
  马口铁可以做罐头,镀锌铁皮又叫白铁皮,是优良的容器用材,比如铁皮水桶和烟囱。
  这两种材料需要的基材都是一样的,都是低碳薄钢板。而要生产厚度只有0.2mm左右的薄钢板,眼下的钢厂是力有未逮的。这个要再积累一段时间才可以——冷轧钢生产线体积巨大,科技含量高,窑区无法自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