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秦工程兵> 第三百六十五章 偷师

第三百六十五章 偷师

  沈兵原本还想在泰山玩几天,毕竟跋山涉水的好不容易来一趟,而且也许久没放松了,趁着这机会游山玩水一番倒也惬意。
  然而第二天沈兵就收到了来自北地的飞鸽传书。
  仞紧张的拿着书信报道:
  “大将军,北地发现奸细!”
  沈兵和扶苏都觉得没什么好奇怪的,北地有那么多先进的玩意,又是织布机又是火药又是舂米水车,没人来偷学技术那就是怪事了。
  所以初时都没当一回事,沈兵只是“嗯”了一声就继续跟扶苏讨论着该如何从中原带去更多商人的问题。
  然而仞却补充了一句:
  “是匈奴奸细!”
  沈兵和扶苏这才震惊的抬头望向仞。
  沈兵问:
  “匈奴奸细?他们又是如何混进作坊的?”
  因为担心匈奴偷学,所以沈兵从一开始就严格规定只有中原人才可以进作坊,甚至还要排查户籍……排查户籍也只有在秦国的郡县制下才能做到,虽说也不容易,但为了保密却值得。
  仞呈上一封信,说道:
  “匈奴用的是中原人,而且有户籍!”
  沈兵想了想,然后就明白了。
  中原人有许多被匈奴俘虏了成为奴隶,不仅是他们,甚至可能其家人也在匈奴那成为奴隶。
  于是……
  匈奴就可以用其家人为质,胁迫他们成为奸细。
  甚至还有许多中原人是心甘情愿为匈奴卖命,那在现代叫什么……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被匈奴俘虏后原本以为必死,在这种心理期望极低的情况下只要匈奴留他们性命,亦或是对他们好些给点食物,他们就会觉得匈奴还不错,于是反过来会站在匈奴一边。
  中原人而且有户籍,于是排查起来就难了。
  再加上前些日子有大批从代国转移过来的百姓……这些百姓不可能有户籍,于是就有许多奸细混杂其中。
  沈兵展开纸条一看,吃惊的发现匈奴感兴趣的不只是火药,还有水车、冶铁、纺织等,在王贲的紧急排查下几乎每个部门都找到了匈奴奸细。
  甚至这其中可能还有没挖出来的。
  扶苏有些奇怪的说道:
  “据闻匈奴对技术并无兴趣,他们只好骑射牧马,为何却……”
  沈兵苦笑一声回道:
  “冒顿与常人不同,此人极富远见,我等不可小觑!”
  这些的确像沈兵想的那样是冒顿安排的,而且是冒顿亲自安排的。
  其实早在九原一战见识到“震天雷”的厉害之后冒顿就开始安排了。
  那时匈奴因为头曼单于新亡,九原一败见识到秦军如此强大? 再有东胡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难,整个匈奴都处在士气低谷甚至有种大祸临头之感。
  但这时冒顿单于却在与其子稽粥秘密商议着对付秦军之策。
  稽粥没有参与九原一战,听闻有如此恐怖的武器? 就好奇的问:
  “单于? 若秦军有如此威力的‘震天雷’? 我们将来又怎么与其作战有?”
  “到时岂不是他们走到哪里,我们就要退到哪里?”
  冒顿沉思了一会儿,就说道: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 继续这样下去的确是这样。”
  “虽然我们有草原之利? 以步兵见长的秦军暂时还对我们无可奈何。”
  “但如果不早做准备,等到秦军兵强马壮的那一天,匈奴就绝非其对手。”
  这也是沈兵说冒顿极富远见的原因。
  寻常匈奴人又哪会想那么远? 他们大多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这是游牧民族的特点。
  游牧民族的生活是逐水草而栖? 所以不用考虑太多? 草吃完了换一块? 只要方向对就行? 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停下呆一段时间。
  而农耕民族就无法这样无忧无虑了? 他们必须计算农期,考虑灾害,还有储存粮食过冬以及必要的财富应对不时之需……
  时间一长,农耕民族自然就会形成计算能力强、有储存财物应对危机的意识,以及一定程度的远见等性格特点。
  当然? 这只是对大多数而言。
  农耕民族也有过一天是一天的? 游牧民族中也有储存财物应对危机的。
  冒顿单于就是一个例外? 或许这也是他更倾向学习中原的兵法的原因之一。
  稽粥好奇的问:
  “我们应该怎么做准备?”
  冒顿单于想也不想就回答:
  “学习他们的技术。”
  “如果我们也能得到‘震天雷’并学会制作的方法? 自然就不需要怕秦军。”
  稽粥不解的说道:
  “可是……秦人又岂会教我们?”
  冒顿笑了起来,他拍了拍稽粥的肩膀道:
  “不,他们会教我们的!”
  冒顿用什么方法就不用多说了。
  他将大批的中原奴隶集中起来? 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还带有手艺的工匠。
  然后给他们好的食物更优越的生活。
  过了一段时间,冒顿就对召集那些工匠对他们说:
  “我想得到北地的技术,所以要派你们去北地学习。”
  “如果成功了并把技术带回来,你和你的家人就会得到赏赐,且永远脱离奴隶身份,我会把你们当作匈奴人一样看待!”
  “但如果失败了,那么你们的家人就会被斩首。”
  然后,这些人就被派往中原。
  为了避免被怀疑,他们甚至在中原绕了一个弯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北地。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工匠有手艺,同时户籍又没问题,于是很容易就被选进各作坊务工。
  这其实也是北地发展工业的缺陷之一。
  因为要务工,所以知道秘密的人必然不少。
  知道秘密的人一多,想要保住秘密就不大可能了。
  这其中把控最严的其实是冶新铁,这个因为有严密的措施倒没出事……其实也不是措施严密的原因,而是新铁的生产规模一直没有扩大。
  如果扩大到一定程度,想保密就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这其中火药就是如此。
  秦军短时间需要大批的“霹雳火球”,必然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就没有保密的可能。
  幸运得是沈兵早有准备,“霹雳火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