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第836章 当心走路都打飘
卡特五十岁左右,身高近一米九,体重一百九,一脸大络腮胡,外表看起来相当凶悍。
这几天,卡特晚上睡觉都睡不好。
他的精密齿轮公司,其实也算有实力,虽然这几年市场一直都不好,可也能维持下去。确切的说,在二十年前,刚毕业没多久的他建立了精密齿轮公司,这么多年来,美国的汽车企业整体是下滑状态的,造成他这种汽车配件厂也过的也不愉快。
不过卡特凭借自身的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不断的逆市前进。但是毕竟他创业晚,背后也没有大型整车企业支撑,发展一直受限。
尤其看到底特律的现状,让他更是忧心忡忡。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企业,启航出现了。
启航提供的方案,卡特其实很看好,他想把自己的精密齿轮公司直接并入到里面。不过卡特还是有些担心,启航之前在机械上并没有什么实力,他不确定启航在汽车配件上能走多远。
卡特跟其他很多配件厂不一样,他的精密齿轮公司并不是维持不下去,所以考虑难免要多一些。
“你不会毛遂自荐吗?”
卡特的朋友史密斯跟他碰了一下杯,劝说道,史密斯很佩服卡特,他认为卡特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可惜底特律的环境限制了卡特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创业太晚了,以及错过了跟大型车企挂上钩的机会。
“美国这些车企早晚都要自己作死自己!”
卡特一口抿干酒杯里的啤酒,愤愤的说道。他很明白,美国车的主要问题是哪儿,美国的车企基本都以大为美,车大,排量大,油耗大。这个特点让美国汽车在七十年代之前,风光无限。同样,也正是这点,也是这二十多年美国车不断衰落的原因。
美国车企的市场意识太落后了,从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油价一直上涨。各国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德系,日系厂商已经针对这些做出了改变,开始缩小排量,走上经济节能环保的道路。
可美国厂商依然故我,丝毫没感受到市场的危机。
汽车已经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客户已经不再是那些不在乎油耗的富豪了,尤其随着油价不断的提升,哪怕是很多美国人,大概也是抱着一种态度,你的车确实好,我很欣赏。可真到购买时,大家转头就去买经济使用的日系,德系去了。
不符合市场需求,再加上强大的工会,让美国工人成本很高,美系车走向穷途也是在所难免的……
抿干了啤酒,卡特提高了写声调,“这些汽车企业在市场下滑时在干什么,不去追求技术路线的改变,而是联合金融行业,对客户提供更多的车贷,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这样做,确实让他们的账面利润是高了,可是一旦经济行情下滑,这会大量增加不良资产的。
史密斯放下了杯子,不确定的问道,“你是说?”
卡特把啤酒杯往桌子上一墩,砰然发生一声巨响,他哪个在厨房的妻子都忍不住探头出来,卡特摆了摆手,示意没事,然后激动的说道,“来场经济危机,他们都得完蛋!”
如果杨帆听到卡特的评价,一定会给他竖一个大拇指。
他可是知道后世的次贷危机中,美国三大车企,克莱斯勒破产,被菲亚特收购,通用破产重组,福特出售了捷豹路虎,沃尔沃,阿斯顿马丁等品牌才算度过了寒冬。
要是没有次贷危机,不管塔塔,还是吉利想收购捷豹路虎,沃尔沃恐怕都很难,至少不是不到二十亿或者二十多亿美元就能收购的。
杨帆这次收购汽车零部件厂商的行动,动用的资金就是这个级别。
对于伊莉莎扶腰的行为,杨帆视而不见,在运动结束后,他又在看收购文件,准备寻找突破点。
现在选择股权置换的人,大概会降低一到两亿美元的收购资金,这距离杨帆的目标,三到五亿还有一定的距离。至于后续往新合并的集团中注入资金,可以用收购后的资产进行抵押,反倒不用这么担心。
只是按现在的情况,收购之前还需要超过十八个亿的资金,哪怕那些汽车配件企业的股东可以接受一部分债券,算上杨帆的自有资金,资金缺口依然高达十亿美元以上……
如果是在互联网,或者说是电子产品线上,十亿八亿的缺口,杨帆只要去硅谷,或者纽约转一圈,在资本市场上很轻易的就能把这些缺口补上。
可这次杨帆收购的只是汽车配件企业,杨帆或者启航以往的声誉作用并不大,毕竟到现在,启航汽车依然属于纯投入,无产出状态。
杨帆现在既想降低收购投入,也先增加一部分汽配企业的股东,其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新加入计划的精密齿轮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公司如果选择置换股权,一下会降低数亿的收购价。
看着文件分析,精密齿轮公司可不是那种坚持不下去的企业,他们在传动系统上有相当的实力,在变速箱这一块上也有一定的实力,至少生产腾飞QQ所用的低端手动变速箱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精密齿轮公司在一堆企业中,尤其亮眼,这是拿来就能用的既战力……
杨帆看了看资料,跟旁边扶着腰搔首弄姿的伊莉莎说道,“别扭了,你还打算折腾一宿?我怕明天你起来真直不起腰,走路都打飘。”
不要认为只有男人直不起腰,什么耕不坏的田,依然有可能被折腾到脚步虚浮,打晃……
伊莉莎撇了撇嘴,却没敢多说什么,虽然她挺想说牲口的!
看了看窗外,华灯初上,杨帆从文件中抽出精密齿轮公司,递给伊莉莎交代道,“明天你去帮我联系一下精密齿轮公司,摸摸他们的具体想法。”
这种情况杨帆并不能直接出面,否则他好不容易营造的强势局面,怕是一朝崩溃。
伊莉莎接过了那份文件,扫了一眼问道,“摸他们的什么想法?”
在伊莉莎把文件接过去后,杨帆很没出息的顺便在她手上占了一把便宜,闻言就说道,“如果让他们去中国投产,在国内低廉的税收成本,人力成本下,如果年产量超过十万台,甚至更高的产量,他们在低端变速箱上成本能控制到什么程度。”
说着,杨帆就把启航如果成立合资企业,如今在国内可以争取到的税收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大致都说了一遍。
杨帆根据资料分析,精密齿轮公司,如果迁到国内,会降低相当多的成本,大大的增加他们的竞争力。这样的话,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力了。
至少在国内很多刚起步的企业中,有很大的竞争力。
杨帆可是知道国内在后面,类似自主品牌,那种十万块一下的汽车市场究竟有多大,如果真有竞争力,别说十万的产能,后世就是产能上了百万,一个中国市场都能养活的起。
当然,这只是杨帆从纸面上分析,具体情况还是要让伊莉莎先去摸摸底,甚至后面还要找一部分行业内的专家进行具体的分析。
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杨帆才会确定思路,然后出面跟他们谈……